D&M

鎗王玩音響至今, 換喇叭換得最密的時侯就是我愛上金桑子期間。 由中古的P102後級, 一直Upgrade到當年的頂級mono M8000. 期間我不斷為金桑子尋找最夾聲的喇叭。 由SonicFaber, Focal, B&W, Kharma, 對對都係好喇叭, 但就係唔夾金仔。 最終喺短短一年內, 我換左四對喇叭, 這亦是我發燒階段換喇叭換得最密的時期。

這換喇叭的習慣一直去到買入屏風Magnepan才告一段落。  這屏風一玩就左四年, 當中與很多前輩討論過, 如果唔玩屏風, 可以玩咩喇叭? 而大家都贊同, 如果唔玩屏風, 可能要用上四至五倍價位既喇叭先可以有機會贏到. 所以我地都覺得如果要換喇叭, 就必定要大洗牌.  對於這概念, 我一向都十分同意, 所以我最緊留意既喇叭大都是廿萬以上級別.

 

有關我初遇GENESIS MAESTRO [大師], 之前的三篇文章已交代的得清楚了. 詳情可以睇番下面幾條LINK.

絕對誘惑-WILSON BENESCH ACT ONE EVO

死啦, 又一對啱射程既喇叭 – GENESIS® MAESTRO

越踩越深之選擇喇叭之路. Wilson Benesch Resolution

廣州達聲音響, 試聽GENESIS MAESTRO

其實去到最後, 我自己一個到廣州試[大師]與 RESOLUTION的時侯, 獨自一人在火車兩小時, 飲著咖啡, 慢慢分析這兩對喇叭的利與弊.

以價錢來說, RESOLUTION接近四十萬既價錢, 與[大師]實在有一段好大既距離. 我自己今次大洗牌, 對喇叭既BUDGET大約係25萬左右, RESOLUTION實在超額太多. 如果買左RESOLUTION, 咁我就無錢再換後級了….

咁RESOLUTION 超額啫, 點解唔考慮WB既ACT ONE EVO??   無錯, ACT ONE EVO既售價大約21萬左右. 的確喺我既射程之內.  以ACT ONE EVO人見人愛, 車見車載既外型, 加上WB獨有的音色性格, 的確係一個好好的選擇.

可惜我玩屏風多年, 聽慣左咁大既音場, 對喇叭既高度我尤其關注.   當日在凌智SHOWROOM, ACT ONE EVO與[大師]拍埋一齊的時侯, 你就會發覺[大師]的高度比ACT ONE EVO高很多. 當然, ACT ONE EVO與[大師]兩對的音色可以話係英式與美式的比較, 沒有好與不好. 只有喜不喜歡. 講真, 只講音色, 我的確更愛ACT ONE EVO. 但一說到音場的完整性與密度, MAESTRO明顯更適合我自己. 加上[大師]的半主動式低音箱與可調節面板, 我有決定了. 

      

哈哈哈.  我的新喇叭入屋了….GENESIS MAESTRO [大師] 

這對擁有160磅一隻的[大師]真係好重好重, 在此要多謝凌智員工幫手開箱搬出黎, 否則單靠我一人之力, 都唔知要攪幾耐先搬得出佢.

新喇叭落地, 我都係大約放番喺對屏風既位置附近, 喇叭線當然係最新入手既AUDIOMICA二佬啦. 而一對電源線就使用GOTHAM既85055供電比[大師]既內置放大器.

 

不過我都唔心急開聲住, 因為我要先理解左喺喇叭背板的所有微調旋鈕, 最重要係睇下GENESIS廠方的官方建議SETTING. [這個很重要唷, 因為我之後既所有報告都會用番官方SETTING去試音. 希望可以用最基本SETTING去測試任何器材.],但很可惜, 經了解左塊Adjust panel後, 發覺這對大師係無所謂的官方建議。 因為每個聆聽環境都不同, 佢只係建議用家可以先將Adjust panel上的四個制set到12點。 用家就可以跟據你屋企既環境作出微調。

見晒本說明書, 大約都清楚這對[大師]背板的功能, 其實睇佢個市英文名都估到啦。 哈哈。

係時侯要為佢搵番八粒既純黑壇木釘墊墊起佢先啦.  大家可能問我點解要用這黑壇木釘墊?! 原因係我之前聽過這對[大師]在中頻的表達偏向理性, 所以想加番少少木味啫. 哈哈.  你估我遲D唔會拎更多釘墊去試這喇叭嗎? 

大家可以睇睇相片, 每對[大師]的底部都有塊一吋厚既亞加力膠, 而在這亞加力膠的四個角位都有原裝的釘腳.

講番依對大師設計, 2部份5路無源單元, 加上四隻8吋既有源超低音, 大家都估到佢分頻器的複雜性。

而大師與亞加力膠板中間, 分別用上四粒已經鑲實的膠腳作為化震調音之用。 換言之大師的設計者明顯想將這對喇叭懸浮起。 盡量將地面傳來的震動減至最細。

GENESIS MAESTRO主要使用四份組件, 高中音音箱, 低音音箱, 超低音音箱與亞加力墊板而成。

而每個音箱中間都有一塊半吋厚既亞加力膠板分間。 我估這設計除了美觀, 還有調聲作用呢。

好啦, 講完音箱, 係時候要講下你地最關心既單元。

全對大師使用九單元設計, 上面無源部份就使用5路單元, 分別係
前後兩個GR3T高音單元,

前面中音使用一個4.5吋鈦金屬單元

前後兩個中低音就用左6. 5吋鋁合金單元。

有源部份, 前後共四隻既8吋 Ribbed-aluminum cone.

可以想像到, 小小一對九單元既喇叭, 其分頻器的複雜性有幾高。

先講下我最愛佢前後兩個既(環型散熱鋁帶高音 GR3T)。 在此之前, 我未聽過依個設計既高音單元, 但在凌智第一次聽過之後, 就愛上這個咁特別既高音單元了。 佢比一般既絲膜高單更亮麗, 更有金屬味。 但又不像鈹高單咁硬。 丫。。。佢既名稱咪已經寫左囉。 [環型鋁帶], 唔怪得我咁鐘意啦, 我既舊喇叭正正就是使用鋁帶發聲。

中頻單元, 我都係第一次聽鈦金屬單元。 不過以我玩鈦配件的經驗, 可以想像到鈦金屬的獨巿厚度與明亮感, 用喺中頻單元的毒應該會很有感情, 又夠貴氣。

中低頻及低頻單元就使用長衝程的鋁金屬單元, 夠輕, 夠快,又有量感,  加上長衝程。 可以話天仙配。

好啦, 喇叭就介紹完. 由於依篇介紹篇太長, 所以我會分兩集.

我下一篇會分享有關依對MAESTRO大師既擺位過程, 又會分享線材與器材的配搭過程…大家記得留意HIENDY啦.

http://www.hiendy.com/hififorum/ … p;extra=#pid2822757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