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用戶註冊
搜索
熱搜: hifi av 音樂
查看: 5115|回復: 3

[分享] Esoteric 新出2隻SACD碟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5-12 10:18: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smalltiger 於 2013-5-12 10:36 編輯

有師兄報料Esoteric 新出2隻SACD碟,所以和大家分享下!

maine.jpg
20130512_101036.jpg

sourced from 非音勿擾
1854年,當時布拉姆斯才21歲,在舒曼的引介下,開始受到音樂界的注意,而布拉姆斯準備創作交響曲,於是把之前寫作的「雙鋼琴奏鳴曲」的第一樂章改寫為管弦樂版,打算當作交響曲的第一樂章,不過後來布拉姆斯放棄了這個念頭,其後在1855~56年之間,把原本的「雙鋼琴奏鳴曲」發展為協奏曲,也就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1856年4月,布拉姆斯把這份手稿寄給姚阿幸,徵求他的意見,其後再把第二樂章與第三樂章補齊。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於1859年首度公演,全場僅有三人鼓掌,而且這三個拍手的人馬上被旁人制止,樂評寫著「大眾為之憂慮,音樂家為之迷惘」。原因不難理解,這首鋼琴協奏曲的內容繁雜龐大,也跳脫了傳統古典的寫作方法,加上演奏技巧非常困難,欣賞這首樂曲自然也很難輕鬆以對。 之後又在萊比鍚演出,但觀眾不客氣地給予嚧聲,知名樂評在報紙上痛批:「莫名其妙的一團混亂……不和諧音和噪音組成的一片沙漠。」布拉姆斯則在給好友姚阿幸的信中沮喪地為自己辯解說:「我不過是在實驗自己的感覺。」
因為布拉姆斯的感覺,就是充滿了矛盾與不和諧的。一開始冒出來的第一主題,主角竟然是定音鼓。定音鼓連續捶擊的聲音打在心頭,給人強烈不安、不舒服的感受,一種命運災難或神啟懲罰降臨的感覺,配襯的其他樂器也發出巨大音量,以短樂句和重節拍向聽眾逼近,帶著硬要逼得人喘不過氣來的霸道。這樣的話,鋼琴要怎樣接過去呢?答案是,鋼琴用一連串的震音來呼應定音鼓。那真是音樂史上最有名、也最為驚人的震音表現。 若因所處年代而把布拉姆斯歸屬在浪漫派,可能他在天之靈會很不高興,正確的說,他屬於古典主義者,終身的創作多屬形式抽象的音樂。在本質上,他總是以嚴肅性音樂的作曲家自許,自終採取「純粹」音樂的立場,只願創作絕對音樂,一種恰可以矯正後期浪漫派過度浮誇的音樂,所以布拉姆斯的作品多為複雜艱深,少有華麗雄偉之作。 由於布拉姆斯本人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所以此曲中有相當高深的鋼琴彈奏技巧。和鋼琴相配的管弦樂部份,正如他此後所譜交響曲那樣,厚重而莊嚴,完全一派老練手法,不似一位年輕人之作。說真的,若對音樂史有所了解的樂迷,該知道當時流行的是李斯和蕭邦的炫耀式協奏曲,布拉姆斯勇氣十足的逆勢操作,採用古典架構與樣式來創作本曲。 雖然,許多音樂史家或評論家將本曲稱為「鋼琴助奏的交響曲」,從另外角度看來,布拉姆斯只是將協奏曲特有的戲劇張力擺入交響樂般的樂思,使鋼琴與管弦樂進行平行的辯證。也許鋼琴部份不屬於絢麗光輝型,但仍然技巧高深,比管弦樂更有表現的空間。因為過於穩定、均衡,少了堂皇遊戲的成份,所以壓迫感隨之而來。但我們卻可說布拉姆斯在這部作品中,已經表現他一向慎重和內思的音樂理想。

樂章概述
第一樂章 莊嚴的快板,d小調
以定音鼓、銅管樂器的強奏下起始,隨即弦樂以齊奏引出本樂章(序奏)的第一主題,在序奏結束前以層層堆疊般的進入第一個樂段的高潮以接引鋼琴獨奏的切入。與悲壯激烈的管絃樂部份,鋼琴獨奏並不強調技巧上的炫技,反而更多內斂、均衡的樂句,應該這麼說,彈奏這首曲子所運用的技巧比之於手指,更多於在深沉的樂思上的思考。本樂章中管弦樂和鋼琴部份,並無明顯 的對立,兼具調和性與均衡性,是非常精密設計的長大結構。別以為此段鋼琴無絢麗光彩地壓蓋管弦聲部,就以為這裡鋼琴技巧平凡簡易。恰恰相反的,鋼琴之艱深且難以表現,足以令一些鋼琴家以嚴肅的態度面對。第一樂章的長度已經有莫札早期鋼琴協奏曲一闕的長度,加上許多地方管弦樂部份沉默,哀愁情調不時的出現,說真的還得花些耐心細細的品味。

第二樂章 慢板,D大調
本來不在布拉姆斯寫作的計畫中,後來改成鋼琴協奏曲才加入,據說是從彌撒曲中得到啟示而作。小提琴與中提琴展開宗教風虔敬的主題,隨後音樂以撫慰般的風情對答交談,低音管的旋律柔柔地優迴在其中。中段時是豎笛以充滿憧憬的旋律開始,鋼琴則在旁做柔和的裝飾,隨即變的粗野與熱情,但不久以琶音與管弦樂對立。此慢板樂章也揭示了日後布拉姆斯的作曲特色,一個旋律優美如歌,但是其樂思、情緒進行又有種欲言又止的感覺。

第三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D大調
雖然是「不很快的快板」,但你在憂鬱的兩個樂章的煎熬之後,似乎覺得陽光乍現,輕快且充滿年輕人氣息的樂章令你鬆了一口氣。一開始以輝煌般的鋼琴序奏(輪旋曲式)進入,接著管弦樂以強有力的演奏接著呈現前述主題,一掃前兩個樂章的悲壯、或深思一般的壓抑,使人精神一振。本樂章處處充滿著自信、樂觀的樂句。本樂章的末段在鋼琴的裝飾奏後,一陣如雀躍歡欣般的樂句以管樂、弦樂及鋼琴輪奏之後,以高亢的管絃樂將樂曲推向最後的高潮並結束此曲。
最後,古典傳統的風格再現,一段鋼琴的即興奏將全曲帶入尾聲。

maine 2.jpg
20130512_101129.jpg

布拉姆斯自1858年完成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之後,經過了20多年,才完成了此首降B大調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是布拉姆斯同類作品中最龐大、最有份量的一首,也是所有協奏曲中難得一見的長曲。1881年11月,此曲在布達佩斯首演,由布拉姆斯親自擔任鋼琴獨奏,一揭幕便大獲成功,接著此曲在歐陸進行一連串的演出,反應都十分熱烈。此曲是在1878年布拉姆斯赴義大利旅行回來後,立刻著手起草曲譜,不過後來因為進行小提琴協奏曲和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等的創作,以致此曲一度被中斷,所以他再度赴義大利旅行後,才在維也納附近的布勒斯包正式開始著手作曲工作。1881年11月9日在布達佩斯,由布拉姆斯主奏初演。 布拉姆斯曾說,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是一首「帶有小小詼諧曲的協奏曲」,我們知道他是個溫暖且幽默的人,但他在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下此註解時,應當是嚴謹而慎重,而不是完全的在開玩笑。這首反映出布拉姆斯寬闊幻想世界的協奏曲,毫無疑問的是這個世界上的傑作之一,布拉姆斯在創作之際,絕對深深的明瞭這個涵義。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用四個樂章進行「巨大」的實驗,豐厚的管弦樂和鋼琴的織體密度與結構骨架,對於鋼琴家與樂團要如何撐持都是嚴格的考驗。這首樂曲的鋼琴部分,如果是音質厚實、質感好的鋼琴家,既可以鋪陳音樂織體的纖細情感,又有足夠的架構及氣魄展現樂曲張弛及輕重有致的氣勢,和樂團達到協調。

樂章概述
第一樂章 勿太快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降B大調4/4拍子,奏鳴曲形式。
本樂章的發展遵循一般古典協奏曲的形式:呈式部、發展部、再現部,風格厚重有力,充滿布拉姆斯的特色。整個樂章布拉姆斯寫得厚重有力。

第二樂章 熱情的快板(Allegro appassionato),D小調3/4拍子,三段體。
沒有特別標示,但相當於交響樂中的詼諧曲部分。鋼琴猛然而急切的前進,弦樂群則以幽然低沉的聲音回應,兩者的結合居然帶來了一種暗濤洶湧的特質。

第三樂章 行板(Andante),降B大調6/4拍子,三段體。
此樂章充滿浪漫性氣氛,可以說是在德國北方厚重味道中,另外含有義大利明朗性格的典雅樂章。 最優美的部分由大提琴主奏,大提琴特有的低喃聲引發出聆聽者豐富的思慮,使聆聽者感受到作曲者的澎湃情感,小提琴和低音管重複這段旋律,之後才交由鋼琴承接。此樂章最後以鋼琴輕柔的琶音悠然告終。

第四樂章 溫雅的稍快板(Allegretto grazioso),降B大調,2/4拍子,迴旋曲形式。
第一個主題分成兩個部分,由鋼琴開始的舞曲風主要主題以A為代號,此樂章結構大致上為A – B – A – B - 結尾的形式。最初的 A 段由鋼琴、小提琴,然後為全部管絃樂的順序,慢慢增強其厚度。B段是小三段體,開始由木管樂器呈示,接著由弦樂與管樂應對進行。 中段則由鋼琴輕快演奏兩個主題,這個部分讓獨奏者有相當大的揮灑空間。樂章結束時速度稍微加快,使第一個主題有新的表現,這段演出讓鋼琴和樂團的合奏效果達到顛峰,並作出完美的收尾。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13-5-12 10:35:55 | 顯示全部樓層
係喎! 2013年6月1日 発売 ,,,,,, 即係六月底香港應該有售........

http://www.esoteric.jp/products/esoteric/essw90084/index.html

http://www.esoteric.jp/products/esoteric/essw90083/index.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12 14:29:2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12 15:29:17 | 顯示全部樓層
很特別的旋轉,一新一舊。

DG有許多優秀的錄音,Esoteric 的選擇令人詫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用戶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聯絡我們|刊登廣告|Hiendy.com 影音俱樂部 一個屬於音響愛好者的家

GMT+8, 2025-11-10 22:03 , Processed in 0.0417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