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用戶註冊
搜索
熱搜: hifi av 音樂
查看: 19356|回復: 59

[分享] 我對「絕對相位」的看法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6-8-18 12:45: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之前看到音響技術的大草和錄音師 Terence Lai 澄清了原音精選的 CD 和 SACD 都是以「正相」制作,而一些認為唱片是反了相的人接著提出疑問,在製作母碟時是否有意或無意地出了錯? 如果整個製作過程沒有出錯,為何反相後聲音會更好? 一些唱片沒有問題,偏偏原音精選或某些唱片公司的錄音就聽到有問題,而不只是我一個,是有一部份有相當年資的人有相同聽感,難道你聽不到正/反相位的分別? 在探究前我想先以自己的經歷為這些我也遇過的疑問作為一個起點。

在數個月前 Momei 兄受我邀請來我家作客,原因是我想找一個比較「挑剔」的人來給我的系統一些 comment,他怕會令我有點難堪,我說我不介意,原因是想知道系統上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而他是 live symphony orchestra 的常客,大家有一些相同的取向,就是聲音上的求真,相信他能給我一些寶貴意見。說實話,口說不介意,自己始終花了不少精神在設定上,單單喇叭擺位前後已花了我數個月時間,當然希望 comment 是正面,結果幸好是讚多過彈,而在聆聽過程中,我們也發覺一些錄音的相位好像調反了,在按動 DAC 的相位掣後,本來有點模糊的樂器線條比較清晰,定位和音場也多一些層次,令我醒起這個一直被忽略的好功能。

直到近來我在系統上的設定有進一步的改善,為此我也需要在喇叭的擺位作出調整 (我很怕調整喇叭),結果是比預期中好,而剛好正藉今年的視聽展有一些人對原音精選唱片內的曲目提出了相位問題,我便找來過往一些曲目比較,結果卻令我有點迷惘,我竟然不能一下子聽出聲音有改善,我要來回切換 AB 比較才聽到一些分別,但和以往不同的是,我已不能肯定那個相位是好或是差了,只能用「有分別」來形容。為解開這個「絕對相位」的疑惑,我參考了一些不同人的見解,其中由 Clark Johnsen 早年發表的一篇文章很有參考價值,我從中抽了一些重點再結合我本人一些意見給大家來一個 brainstorming。


絕對相位的條件 - 音樂是不對稱的波形

早在 1962 年 Charles Wood 就發表了人耳對 asymmetric sinusoidal signal (不對稱正弦信号) 有感知上的不同,所謂不對稱,是當訊號波形被上下倒轉後 (inverted polarity 人們常稱為「反相」),訊號波形和原來「正相」時不同,人可以聽到這種不對稱訊號在正/反相時音色上的變化,而現實中,複雜的音樂訊號也常包含一些不對稱的波形 (例如,銅管樂器),當這類訊號給「反相」時,不僅是最初 amplitude 正或負的不同,亦反轉了整串連續不對稱的波形,由此音響界就有了「聲音是有其絕對的相位」這概念。


器材就是監聽器材?

但大多數人都單靠自己的器材去辨別「絕對相位」,而事實上,由音響器材重播出來的聲音本身可能已存有一定程度的失真,例如一些放大器為了美化音色的緣故會產生較多的 even order harmonic distortion,這樣加劇了訊號中的不對稱性,在測試反相訊號時的分別也變得更大。另外,喇叭失真也是另一問題,有些喇叭用上的 high order 分音器會嚴重地磨滑了相位被感覺到的問題,而喇叭的 phase coherent (相位準確性) 也直接影響了測試反相聲音時的準確度。


相位掣只是改變相位?

留意到其他人對「反相」聲音有不同的描繪 (這裡不涉及 A/C 電源相位和單邊喇叭 out of phase) 有些人感到聲場變化大,結像明暗有別,有些會感到流暢度、力度不同,亦有些人只感到很微少的分別 (假設大家聽覺良好),綜觀而言,說法有點不一。在文章中 Clark 提到自己留下了一條音色不是很美的線材,他只是想讓人體驗線材方向也會影響聲音,但強調和「相位」無關,亦不及「反相」那種效果,但對我來說,這些也是眾多不同感受的原因之一,有些器材的相位掣是會轉換機內的接線甚至有機器線路本身輸出是「反相」,這也影響了你對原來訊號是正或反相的看法,雖然有人也認為 Digital domain (例如: DAC) 內進行「反相」也有變數,但我認為這是其中最可靠和有效率的方法。


相位的選擇

雖然現實是有很多變數影響聽感,但 Clark 仍會在聆聽過程中為自己判別這個「絕對相位」,原因之一是他在自己的系統上感到明顯分別,但他承認沒有一個認可方法可以測定絕對相位,一切都是靠自己的耳朵,我認為這個也無可厚非,事實是「每人的系統特性和環境因數不同」,若果能為自己做得更好更真實又何妨呢? 同樣地,因為這個緣故,我們也沒法認定哪首曲目在製作時是已經反了相,認定錄音製作人沒能力或沒用心去分辨聲音的質數,我知事情總不是完美,總有這樣的情況,但事實是,一首歌由不同的位置收音,在不同的音軌做編輯、混音… 是經過很多程序幫助,錄音師、監制也是憑經驗、技術和感覺去製作,聲音也是反映了他們當時所要求表達的,所以我們亦無謂妄自批判,單方面裁判了這些制作人 guilty,而重要的是所謂的「絕對相位」也並非如我們簡單所想,按個掣,調轉接線就可以百份百顯示正確相位的實際情況。

最後都是那句… Enjoy your music :)


Ref: www.positive-feedback.com/Issue1/cjwoodeffect.htm

評分

31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16-8-18 12:56:32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siuping兄 , 小虎又可以學到好野 ,多些音響資料可以溫故知新

評分

2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8-18 13:00:09 | 顯示全部樓層
很好的分享,真是長知識了,謝!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8-18 13:09:10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師兄分享又學到嘢了,原來聲波波形是上下不對稱的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8-18 13:25:14 | 顯示全部樓層
smalltiger 發表於 2016-8-18 12:56
謝謝siuping兄 , 小虎又可以學到好野 ,多些音響資料可以溫故知新  ...

謝謝小虎兄,只是給大家 brainstorming,小弟未有資格教人呀…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8-18 13:28:03 | 顯示全部樓層
ccli1996 發表於 2016-8-18 13:09
多謝師兄分享又學到嘢了,原來聲波波形是上下不對稱的

ccli 兄也言重了,只是給大家一個分享和 brainstorm 的機會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8-18 13:33:00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分享!等我地有多D資料去思考呢個問題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8-18 13:42:5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長長影子 於 2016-8-18 13:57 編輯

喇叭差唔多係整個重放環節下最唔線性嘅系統。由其係低音喇叭震膜前後震動時磁路,懸邊順性,音圈電感性,空氣負載,低音反射管流阻等等因素都絶對唔會係對稱,由於音樂訊號唔係上下幅度唔係對稱,試果時要諗清楚自己要試嘅係錄音本身絶對相位反相嘅聽感影響,定係整個重播系統受錄音絶對相位嘅影響。

Bl.JPG
kms.JPG
current 1.JPG
current 2.JPG
port.JPG
horn.JPG

雖然已知道更多原因,但如果有興趣試所謂錄音絶對相位嘅影響,我會建議起碼要喇叭正負極都要同時對調。

評分

12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8-18 13:46:12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分享

坊間有不少軟件側試正、反相,但用的都是一把人聲, 簡單得連小弟對木耳都聽得出明顯分別, 請問有冇軟件測試相位時會一步一步上, 首先一把人聲, 然後加幾件樂器...最後是大編製如布蘭詩歌之類?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8-18 13:48:2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smalltiger 於 2016-8-18 13:50 編輯
ccli1996 發表於 2016-8-18 13:09
多謝師兄分享又學到嘢了,原來聲波波形是上下不對稱的


ccli兄 ,先不論多種樂器或人聲播放,就單一樂器或人聲在発音後,是包括很多頻率的二三…………次諧波,更甚是諧波之間互相共震和抵消之失真,所以用單音源收錄會不是一個正弦波,這不似用訊號產生器產生1個1khz的正弦或方波至示波器咁容易分別和純正,而訊號經錄音至音響系統又涉各樣失真,直至喇叭出聲後又會有房間產生反射,共鳴,抵消和中高低率相位和互調失真,最終到達聽眾耳朵的已經是複雜很多的頻率聲音了。

評分

4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8-18 13:49:47 | 顯示全部樓層
長長影子 發表於 2016-8-18 13:42
喇叭差唔多係整個重放環節下最唔線性嘅系統。由其係低音喇叭震膜前後震動時磁路,懸邊順性,音圈電感性,空 ...

欣賞音樂是目的,臻達正確相位只是手段而已。

評分

5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8-18 14:00:25 | 顯示全部樓層
但驗證需要方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8-18 14:12:44 | 顯示全部樓層
長長影子 發表於 2016-8-18 13:42
喇叭差唔多係整個重放環節下最唔線性嘅系統。由其係低音喇叭震膜前後震動時磁路,懸邊順性,音圈電感性,空 ...

影子兄所言 , 是小虎亦有同感 , 所以品牌在宣佈喇叭的特性時,大部分都不提供失真比率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8-18 14:16:51 | 顯示全部樓層
leoking 發表於 2016-8-18 13:46
多謝分享

坊間有不少軟件側試正、反相,但用的都是一把人聲, 簡單得連小弟對木耳都聽得出明顯分 ...

我早年買的測試碟有 chesky record 的 test disc,雖然冇布蘭詩歌咁大陣容,但就有兩首分別由單支小號到 jazz band 的測試曲目可以試下。
chesky cover.jpg

評分

4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8-18 14:25:34 | 顯示全部樓層
Siuping 發表於 2016-8-18 13:25
謝謝小虎兄,只是給大家 brainstorming,小弟未有資格教人呀…

SiuPing兄 ,分享的好處正如師兄所說 , 聽音樂或享受音樂十分簡單 , 自己喜歡就可以了 ,但有些人喜歡追求好聲原因 , 明白怎樣可以好聲那是另一方面知識的追求 , 音響的技術和道理亦不是不能用科學方面知悉  ,有興趣咪研究吓 , 無興趣亦可自得其樂 , 沒有衝突 .

評分

3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8-18 15:33:0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相位這課題近來真的很多人討論,我的知識也增長了,但仍感迷惘。  我部player 有正反相轉換,總覺分别不大,但自上月換部二手amp 後才發覺分别是相當明顯,但那個好有時好易分,有時仍難分。  如果是復雜曲目如管絃樂,我真的未夠功力分好壞; 人聲我覺則比較易分,有些一換相就変得平面空洞,但亦有些不易分,原本輕柔舒服,一換相就変得响亮明快!相信我要更多體會更多進步才玩得更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8-18 15:45:20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 SiuPing 師兄嘅經驗和心得分享!

可見SiuPing師兄的見解,忠懇又持平,唔會好似數字台有一兩個評論員,連俾人懷疑和發問都看似不容許,回應人家時全都帶著看不起的感覺,要人停止質疑和見議,又要人自我搞清楚自己的系統是否出現問題。

好似北韓政府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8-18 17:07:3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leoking 於 2016-8-18 17:14 編輯
Siuping 發表於 2016-8-18 14:16
我早年買的測試碟有 chesky record 的 test disc,雖然冇布蘭詩歌咁大陣容,但就有兩首分別由單支小號到  ...


多謝Ching!小弟對木耳實太不爭氣, 比較複雜嘅樂章對正反相便要估估下(盲測一定死梗)!所以想找一些軟件以大編制嘅管弦樂(最好有埋合唱)為教材, 清楚指出正、反相每組樂器表現, 音場及結像我倒能分辨, 但定位及層次方面嘅變化就希望有明確指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8-18 18:50:03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講嚟講去,都係因為音技隻碟,咁究竟有冇人揾返果首歌原本嘅 album 比較過?如果 album 都係一樣效果,咁無論係正係反,即係音技隻碟冇搞錯先啦,係咪!?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8-18 18:50:50 | 顯示全部樓層
可能有的人對耳高人一等,天生反相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用戶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聯絡我們|刊登廣告|Hiendy.com 影音俱樂部 一個屬於音響愛好者的家

GMT+8, 2025-10-18 16:23 , Processed in 0.05864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