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S
首先要多謝一下老朋友, Entreq公司的 Frankie先生提供器材借給小弟作今次的測試,感激感激呢 !!
Olympus Minimus 是 Entreq 公司最新開發地盒系統類別的升級版產品型號,在其設計上是基準於前者之 Silver Minimus + Atlantis Minimus 為設計藍本。雖然說是這兩者聯合之藍本,但Olympus在其結構組盒上卻有所不同,不單純只加強了先前盒內之兩項主要元素 (銅礦物、銀礦物) 的質量,其間再加入了第三種特別礦物元素(多種複合礦物),令 Olympus 在音效表現上比起舊有其他型號有著翻天覆地的跳升改變。 如單論上 Minimus共有三個不同期的產品進程,小弟總算有幸能夠隨著每次升級一一去品嘗,感受它們每一次的提升的改變,話說最初 Minimus、Tellus地盒的出現已是令很多音響發燒朋友驚為天人,亦令很多朋友了解到地極處理所帶來的重要性音效改善。以 Minimus為例,最初推出的是原種的銅礦物版本Minimus,第二個版本為 Silver Minimus 銅礦物加入銀礦物元素,而第三個版本就是小弟今次要做的測試對象 Olympus Minimus了。
然而三者除了礦物元素成份追加以外,設計上又有何改變呢?
如果說初代 Minimus、Tellus地盒基本設計,是以礦物電極特性為存載基礎,以銅線及銅板作為導入與極板負載,形成一個獨立而潔淨之地極載體,不受外來喧染雜訊干擾,更藉此引走消除器材上的一切不良噪訊,令正常音頻訊號變得更加準確細緻。
而到了 Silver Minimus、Silver Tellus 的開發,除保留先前原有設計外,在礦物基礎上再加入銀礦物元素,集極板與導線亦加強不少,令工作的質和量大大提升。然而大多干擾之雜訊都以高頻及超高頻為 主,因此採用銀元素便是工廠針對性的手段,由於銀礦物的電器特性是非常對應 DC 電波形與及在高頻端導通率十分理想,固此 Silver版本之產品開發正是應運而生,特別在音響重播表現上,高頻與中高頻段發揮有如是水落石出,尾音及殘響交代十足,如果比較初代地盒效能,銀地盒 更能令聆聽感覺更加海闊天空。
現在的 Olympus Minimus、Olympus Tellus秉承了第二代銀元素的設計優點,再加入了第三種多種複合礦物元素,令負載器材重播音頻效果更具寬度,高、中、低頻響應延伸力更大,令整體聽感 有著大大的提升,其結構設計上不但加強了銀線和銀銅極板端之質量,外層再以銀線網包裹了整個極芯,令電極負載效能再進一步提升,而且亦隔絕了木盒以外無線 電波的感應類干擾,若對比上一代之Silver Minimus、Silver Tellus地盒表現,音效上除了令高頻端上升力加倍之外,Olympus系列還令中頻和低頻的質感強化,低頻下潛力和延伸能力更倍增,的確令人十分驚 喜。
Olympus實際測試
這次工廠借來的是一台全新的 Olympus Minimus細地盒,其實際大小差不多相等於之前的 Atlantis Minimus + Silver Minimus 疊在一起,而且在包裝上亦有好的改進,記得早期 Minimus拆箱真是一頭煙,可能 Entreq 老闆農夫先生非常熱愛大自然,所有製作物料都喜愛以少加工環保材料製作,如地盒會用原木材來造外殼,線材外層會用天麻布料製作,而至於包裝外盒和內裡防碰 物料都用上環保粗質紙草料,當你拆箱時總要掉下大把,剎時難於清理,而且實際防撞性亦不太理想,因此亦有些朋友收貨時發現,地盒偶有泄漏礦沙的情況出現, 不過現在卻改用了厚厚的坑紙來包裹分隔,其防撞保護性亦比較理想,相信這樣應該不會再有以往同樣的問題發生了。
(註:再次感謝 Frankie先生給與小弟一個享受新玩具拆包的機會啊!!)
Olympus Minimus 在外觀上和先前的型號相若,但當再細心觀察之下,發覺底部以往像算盤子般小的木腳改了,換上較大的厚塊木腳,而背後的接線端由以前單薄的紅銅座,改為原支 實芯包銀縲絲干 (這個改動對音效方面都有正面幫助),以往的木製迫帽亦繼續沿用,不過感覺上這次的木質較以往的堅固了不少,可見 Entreq 工廠有心加強產品的質量,這對用家而言的確是件大好事。
跟隨地盒送來的還兩線專用的地線,一條是叉去叉的Eartha Silver S/S 1.65M
進級版的銀地線,另一條是頂級的 Eartha Apollo RCA/S 1.65M 發燒級地線,一來可以測試兩個級別的 Eartha 既分別,二來 RCA 版亦是用作負極加強的玩法,因為地極並不等於負極,這個很多初入門玩地盒的朋友也會混淆的,就讓小弟簡單的解說一下,地極即是大地回路,即市電中的水線端 相同,因大多與水管相連固此又俗稱水氣線端,一般接在機體外殼之上,主要防止意外漏電所產生的危險,二來可作感應電荷的阻擋屏閉,而負極則是由電源降壓整 流後的 DC直流工作電荷,兩極其中的一相負極性端,兩者基本上不宜相連結,否則可會影響到電路的正常運作以及其安全性。(當然亦有少數例外,有些電路並無地極線 端設計,負極和地極基本是一樣)
然而,地盒的概念等同是個私人大地極,帶走雜訊而不受外來干擾,又似個單極性的半電容器,強化接端的負極性能量,穩定和優化整體的容抗值系數。因此我們在 應用地盒時就要清楚了解,究竟希望達到目的之方向何在?要潔淨地極訊噪,還是要優化負極表現呢?當然你也可以使用兩個獨立之地盒去同時一次過解決以上需 要,又或是使用有分隔區設計的地盒類型,如Entreq 的 Poseidon型號就是屬於這種設計,每台 Poseidon有三個分隔區可用,比如一區接前級,一區接 DAC,一區接喇叭負極等等之類之類的接駁方法。
這次測試器材選用上兩個組合,高價級別為 Goldmund Logos 1N+2N DSP 有源無線喇叭系統,使用 Mimesis 15作為數碼前級控制,音源以 McIntosh MCT450 純轉盤播放,由其同軸數碼輸出訊號,接用Mimesis 15之內置DAC轉換,再交由無線發射至 Logos 1N+ 2N 有源喇叭,這次測試全部以 CD碟作軟件 A/B比較(見相片其中桌上的一大伙 CD碟片),用、或不用 Olympus Minimus 反覆地去進行音效聆聽測試,另外由於 Mimesis 15並無地線接駁端子,所以 Eartha Silver只能接駁在機殼背上之鏍絲位置,再花了兩個幾多小時的A/B比較,感覺上是十分驚喜,比早前 Atlantis Minimus + Silver Minimus組合出來的效果有過之而無不及,不論線條、層次、結象、分析力都有立杆見影的分別,之後再換上 Eartha Apollo RCA 1.65M 來作比較,以 RCA 端連結上 Mimesis 15 其中一組端子,理論上是跟剛才的玩法有所不同,這次是負極加強的玩法,馬上再次重溫一次之前聽過的一大堆 CD碟片。不過,今次的音效正是更上幾層樓了,特別是小提琴和鋼琴表現上,效果分別實在太驚人了,鋼琴弦的速度與鋼箱范音、殘響和餘韻幾可亂真,小提琴之 擦、彈、拉弄弦感絲絲入扣,松香味更濃,和之前用Eartha Silver 的分別實在太大,大得太誇張了。 那亦有可能因為一向愛以 RCA為線路基本設計的品牌 Goldmund,在對地技術方面,本來已是處理得十分理想,因此由RCA去負極方式連結,相比起使用地線端連結方式,接駁到Olympus Minimus地盒所得出的音色效果更為明顯特出了。
第二套是較為入門的中價組合,看看是否 Olympus 地盒是否在不同級別器材上都有同樣顯著的效果呢? 音源是 McIntosh MCD550,擴音器是使用 MA8000 合併機,而喇叭是用了 Sonus Faber 的 Olympica II 三路三單元座地喇叭,究竟Olympica遇上 Olympus是否機緣巧合,還是命運的安排?此時此刻馬上又添加了多點趣味性呢。忘記方才 Goldmund系統的那份貴氣迫人,McIntosh組合換來了一份平易近人的和暖親切味道,CD軟件雖仍是一樣,但仿佛奏出了另一個音樂境界,正是咖 啡與奶茶,合口味就是好茶呢。再來 A/B的比較,這回 Eartha Silver 之接駁十分方便,皆因大為新款的 McIntosh 都帶 Phono 放大器,即是一定備有地線端子的接位,經 Olympus A/B的比較之下,效果亦是相當的明顯,高與中高的表現在使用 Olympus地盒時特別清晰,相比不用的時候高頻收斂了,而且人聲馬上好似蒙上面紗一樣,多了一層隔模,不過如沒這樣 A/B 對比卻也不會令人察覺到呢。跟著用Eartha Apollo RCA來再作同樣的測試,果然和想像的結果一樣,分別很大,有如 CD與 SACD的 A/B音效比較,又令小弟有些想法,是否 Eartha Apollo RCA 級別太高以至和 Eartha Silver的音效結果分別這樣大?我想也應該是這樣,也得跟 Frankie先生多借條 Eartha Silver RCA 來試多一下了。
呵呵,還是少試為妙,大毒了,上癮那可麻煩了,也得破財頂癮了 !!

10449471_1088327011186098_4734061513522966569_n.jpg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