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用戶註冊
搜索
熱搜: hifi av 音樂
查看: 6084|回復: 0

[喇叭] 哪裡是書架喇叭?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4-3 11:47: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Richcoln 於 2018-4-3 11:48 編輯

1.jpg
【全文輯錄自u-audio】

閱讀詳細產品資料請瀏覽: https://goo.gl/Y9bcZv

Burmester 的Hi-End座地喇叭想必大家了解較多,但其唯一的一款書架喇叭B10則較少受人注意,但這並不代表它的聲音不夠好,只是大戶人家購買Burmester機器時,多數會選用有氣勢的座地喇叭。如下這篇來自u-audio的測試文章,評價這對Burmester最小最便宜的B10書架喇叭的性能原來也能如此出色,相信它能引起許多想購買書架喇叭的音響迷注意,B10或許可成為他們真正擁有一款高性能的揚聲器產品。


2.jpg

「這聲音哪裡是書架喇叭?」,這是聽到Burmester B10發聲後的第一個感覺。

Burmester B10是書架喇叭,也是Burmester現下產品中唯一的書架喇叭。以前,他們還有一對022也是書架喇叭,但是,現在的B10與當年的022有很多不同,甚至與現在的Burmester相較也顯出其設計上的獨特。原廠表示,B10的誕生,與他們為保時捷打造汽車音響的研發成果有關,他們把在Porsche上的喇叭技術應用在家用喇叭上,便造就了這個B10。

4.jpg
捨氣動高音,改鈦金屬環形高音
Burmester向來習於在喇叭上採用向Elac訂製的氣動式高音,就連最新推出的Phase 3喇叭也是用氣動高音,但是,B10卻用得不同。乍看之下,會以為B10的高音單體就是一般的絲質軟半球,前面再加裝一個導波器。不,B10可沒這麼簡單,它用上了一個環形高音(ring radiator),整個高音單體外觀就像是個甜甜圈。這種環形單體當然不是Burmester的發明,早在20世紀中期,JBL就開發出環狀高音單體,後來更有名的,莫過於Vifa和Scan-Speak的製品,他們在環狀單體中央裝設了一個突起的相位錐,因此被音響迷暱稱為尖鼻子高音。使用這種高音單體的喇叭不在少數,如今,Burmester在B10上不用氣動高音,卻採用這種環狀高音,定有其用意。

為什麼要有環狀高音?它與同樣是動圈式的凸盆高音有什麼不一樣?一般的凸盆高音在發聲時,發聲部位集中在凸盆的球頂,但是,一個凸盆高音,只有一個球頂,面積有限,如果可以增加頂部面積,那就可以增加發聲面積,也就可提高高音的發聲效率。基於這個邏輯,環狀高音出現了;透過環狀設計,讓頂部面積大幅增加,也就讓高音單體效率更高。不過,一般最常見的環狀高音,多半還是絲質纖維振膜,Burmester則使用了自行設計的鈦金屬振膜,質量輕,但是剛性更高,因此較不容易在運動時出現形變,相對來講,失真能以更低。

5.jpg
低音量感可調,適用性更廣泛
至於中低音單體,則使用一只170mm的玻璃纖維振膜低音,此振膜材質可達到質量輕並質地硬的雙重優點。在振膜中央的防塵罩上,印有一個英文字母B字樣,標示出Burmester的品牌識別。低音單體則由大型磁力系統,作為動力引擎,能以有效控制單體的運動。高音與低音的工作分頻點,設定在2.3KHz,頻率響應則為50Hz至24KHz。

箱體同樣講究。B10的箱體使用19mm厚的MDF板製成,內部還有額外的補強支撐結構,務求箱體震動要低。不僅如此,在前帳板外還加裝一面厚重的實心鋁板,強化了箱體強度。單體固定在木箱上,再以鋁板覆蓋,有助於減少單體震動的傳導。前帳板經此三明治結構設計,厚度高達48mm,這有多厚呢?伸出您的小指頭比看看便知。

7.jpg
8.jpg
9.jpg
Burmester B10採用低音反射式設計,反射孔設於喇叭背面,原廠也附上海綿塞,可利用海綿塞來調整低頻量感。Burmester很重視這低頻的調整。不僅透過反射孔來調整,在分音器上還有設計,透過喇叭端子下方的搖頭開關便可調節。若撥桿調到「+」的位置,那麼低頻的響應曲線會在100Hz以下隆起,約在70Hz處達到峰值,隨後衰減。如果撥桿在「-」的位置,低頻曲線在100Hz後會緩慢地自然衰減,不會有任何隆起,而且衰減的曲線比較平緩,不像「+」位置在70Hz以後的衰減曲線那樣陡峭。但是,兩種模式的曲線在50Hz略低處交會(推估約48Hz),從原廠提供的響應曲線圖來看,此時已經衰減6dB了,因此,B10其實骨子裡仍是不折不扣的書架喇叭。這沒辦法,有限的容積使然,有限的低音單體面積使然,這是天限。

音場開闊,厚實有肉,定位清楚,細節豐富
但是,即便如此,我仍然要告訴您,B10聽起來真是與眾不同,它有著近似於落地喇叭的氣勢,若非事先知道,聽見它唱歌,會猜此聲音出自落地喇叭者,恐怕十有八九。

我在U-Audio的試聽室裡,搭配McIntosh MA8000擴大機,以MacBook Pro裡的Audirvana播放iTunes資料庫裡的音樂,以USB線連接MA8000,透過其內建的DAC解碼。我將Burmester B10正面朝前,兩只喇叭拉開約2M,聽見了讓人驚訝的聲音。

它的聲音相當開闊,音場很寬,而且有深度。形體飽滿,定位清楚,富有畫面描繪力。厚度很好,結實有肉的聲音,令每個發聲體都很有實體感。細節豐富,音樂裡的資訊似乎都能一覽無遺。經過比較,我偏愛不塞住低音反射孔,並且將低音量感撥桿置於「-」的位置,我認為這樣的聲音最為自然。以下為文主要便以此設定為準。

無論我放什麼音樂,B10總是相當有音樂性地,叫我聽見音樂,感受音樂。雖然為了工作,我總得試著以一些音響術語來描述聲音,但B10卻不甘於所播放出來的音樂被當成聲音看待,兩個下午的試聽,花的時間不少,但做的筆記不多,音響可以筆記,音樂要怎麼筆記呢?

在播放Dali CD 4時,原廠選曲的功力深厚,每首曲子選得都有道理。第一軌是Eva Cassidy唱的「Ain’t No Sunshine」,開頭便是她自己彈奏的吉他,尼龍弦吉他的撥奏以及手指移動帶來的滑奏,不是只有清脆感,而是豐富的資訊量,拼湊了那琴聲的厚度,讓吉他聲聽起來頗為真實,甚至比真實還要真實。吉他琴弦在撥奏之後,琴箱會引發共鳴,那共鳴聽起來是豐潤的,帶的一絲絲的尾韻,這真是迷人的吉他。當Eva的歌聲一出,歌唱的細節盡顯,無論是咬字或是喉韻,當她音調拉高,氣力一出,把內心情感隨著歌兒一吐,那瞬時爆發的能量感,叫人立刻感受得到,然而,另一面,這聲音卻非常穩定而且溫和,即便音量開大,聽起來也不覺壓力。聲音的形體大,我認為這種形體表現應該是三音路落地喇叭才有的。聲音呈現出相當的寬鬆感,沒有任何緊繃和緊張。單是這一首曲子,就可說出它的好聽。

第二軌是Tom Jones的歌,嗓音厚實飽滿,中氣十足,有氣也有力。以一種藍調的唱腔,唱著福音歌曲味道的歌,在開頭的幾句歌詞間,似乎可以聽見他心中的嘆息。這曲子大家都愛聽打擊樂,背後的鼓聲悶悶鈍鈍的,似乎鼓手敲下後,續以羊毛氈裹著的棒頭輕觸鼓面,無論如何,那個悶聲鼓,是一種氣氛,是一種心境,配合著Tom Jones的歌逐步開展,到了後面就不悶了。聽見了這箇中變化的巧妙,啊,B10真好。至於第三軌,則可見得一個龐大開闊的舞台,我要再強調一次,我聽見了一個很開、很大的音場。這種音場表現,真是堪比落地喇叭。漫溢出來的電子低頻,如迷霧般散佈著,鼓聲深沈,而且還有距離。女主唱鬼魅般的聲音開唱,更一步步把音樂情緒推往高點,啊,這是海妖賽倫(Siren)啊!

聽第四軌Michael Penn的「Coal」,能夠聽見相當活潑的配樂和伴奏,開頭的鼓聲結實飽滿,敲得鮮活立體,B10放起鼓聲真是不含糊。其他打擊樂也因為細節豐富,讓歌曲行進地生動活潑。第五軌是Jacques Loussier三重奏改編巴哈的曲子,音樂呈現出一種安詳與寧靜,B10歷經了一連四首歌的激昂,到了這裡,又把音樂中靜謐的一面呈現出來。那鋼琴聲晶瑩剔透,還帶著微微的溫潤,鼓組讓銅鈸的細碎聲響,妝點著平和的旋律。貝斯的彈性真好,是一種寬鬆的彈性,在撥彈的剎那,低頻是彈出來的,但是隨後就散暈開來,綿延出輕飄的餘韻。在第七軌,這首著名的拉丁美洲彌撒,有著深沈的大鼓,還有寬廣的音場,男聲主唱中氣飽滿,形體感真是好,身後的一排合唱清清楚楚,讓人有種可以數見人頭的錯覺。這個畫面,真是好真。

10.jpg
宛若在前的實體感
再聽Hugh Masekela的「Stimela」,歌曲開頭那兩分鐘的口白,清晰而且真實,聽Masekela訴說著那一列列載著礦工的列車,帶著他們前往礦坑,深入底層,伴隨著惡臭與髒污,甚至賠掉自己的性命,所換得卻是極其微薄的工資,沒有一點自主,任憑擺佈,他們心中無不咒詛著那運煤的火車。Masekela用聲音控訴著資本主義貪婪的剝削,不僅剝削了大地的資源,還剝削了人的尊嚴。透過B10,這些控訴直指人心,張力十足。他在裡頭吹奏著的是一種類似小號的Flughorn(翼號),管身繞路較長,因此音調比小號要低一些,但是音色十分接近。透過B10,能夠聽見非常圓潤光滑的銅管聲,沒有刺耳刮耳的煩躁感,在Masekela音色多變的吹奏下,或高昂,或低吟,或宛若日暉照耀燦爛,又若清風吹拂窸窣,他更把吹奏代替歌唱,利用不同的吹奏技巧,製造出哭嚎、吶喊、悲泣、憤怒,諸般的情緒,都從他手中翼號說出來。音樂的表情能夠顯出來,聽起來就會有感動。至於背後的鼓聲又是教人驚嘆,鼓聲結實,顆粒感十足,形體相當清楚。B10放起鼓聲怎麼這麼好聽?

我也試著調整擺位,讓B10呈現不同的風貌。我原本是採喇叭朝前的正常擺法,之後試著稍稍toe-in,經過幾次嘗試,我覺得把B10稍微拉前一點,再將間距拉開一些,toe-in到讓我可以微微看到喇叭內側,這樣的聲音最平衡。聽起音樂來,音場沒有那樣開闊深遠,但是形體感更好,音像更龐大一些,也就更有大喇叭的氣勢。

11.jpg
以Lakatos的「布達佩斯現場」錄音為例,我能聽見相當寫實的樂器質感,Lakatos的小提琴厚度極佳,任憑他怎樣展技,總不會聽得緊張難受,卻是充分展現它的一派瀟灑華麗。B10的環狀高音沒有氣動高音那樣鮮明直接,聽起來比較溫潤柔和,但是,反應依舊快速,細節豐富清晰,畫面透明感亦有水準。原廠在網頁中曾提及,這對B10是已故的老闆Dieter Burmester設計來為個人錄音鑑聽使用。「真是鑑聽喇叭嗎?」比起很多小型鑑聽喇叭,B10的頻率響應要更為寬廣,而且有著超越體積的低頻表現。真是鑑聽喇叭?我把喇叭再內傾一些,然後拉近聆聽的距離,此時,我的座位距離兩個喇叭的連線,距離約1.2公尺,這時,我再聽Lakatos的錄音,那厚度更好了,小提琴飛快急奏下,卻一點沒有焦躁感,像是搭乘德國ICE列車,明明時速高達320 km/h,坐在裡頭卻平穩舒適。B10的穩,一點不像書架喇叭。而且,我也發現,喇叭就此消失,音樂就在我面前如栩如生地展演著,細節清楚地浮現出來,甚是活生,龐大而立體的音像,好不熱情,甚至,我還能感受到很好的包圍感,有種如臨現場的感覺。即便我一直誇稱B10是對大氣的書架喇叭,但經此一試,我認為它也很適合近場聆聽。如果您恰好也有一對B10,千萬別忘了試試近場聆聽,讓它露一手帶人穿越時空、重回現場的魔法。

12.jpg
何止澎湃,還見情愁
聽起大編制的管弦樂,B10當然也不會讓人失望。播放吉利爾斯演奏、約夫姆指揮柏林愛樂的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B10把第一樂章那深沈雄渾的氣勢表現得相當到位。樂章開頭的旋律強力而曲折,充滿了衝突性和焦慮感,B10能把這段音樂中的層次和細節表現出來,而不是濛濛地含混過去,讓一團團音樂震盪起伏而已。連擊的定音鼓在後面抖動著不安的情緒,木管以難得一見的急促吹奏,把情緒拉到緊繃。這些都能聽得,音樂的張力才會鮮明。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鋪陳在底部,B10能夠打好這音樂的底,叫音樂聽起來更有重量。在一段起伏動盪的管弦樂序奏之後,鋼琴以平和的姿態出來,狀似故做鎮定,但隨即就顯出心中包藏著的驚懼和不安,特別是布拉姆斯用連串的震音,搭配著定音鼓的連擊,震撼著聽眾的心。聽那飽滿的琴音,沒有一點乾澀,吉利爾斯的彈奏果決堅毅,在這莊嚴的第一樂章,道出了青年布拉姆斯胸中糾結雜陳的情懷。B10果真不能叫人「小」看,它能擠出的何止澎湃的低頻,還有管弦樂的氣勢,以及音樂內中的萬般情愁。

能武亦能文
Burmester B10有著大氣的聲音以及渾厚的低頻,讓它這樣的書架喇叭有著驚人的表現。我不知道這跟原設計者Dieter Burmester本身是搖滾樂團的貝斯手有沒有關係。如果Dieter原本就是要讓B10在他錄音室裡鑑聽自己和朋友的演出,難怪他在播放流行、搖滾時,能有這樣的強悍性能,把音樂中的動態和即時變化表露出來。然而,它在放古典音樂或爵士三重奏時,同樣能把音樂精微之處呈現人前。真是能武亦能文。

新漢網頁: www.richcoln.com
3.jpg
6.jpg
13.jpg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用戶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聯絡我們|刊登廣告|Hiendy.com 影音俱樂部 一個屬於音響愛好者的家

GMT+8, 2024-4-20 20:42 , Processed in 0.0330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