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士先生於1953年於紐約長島創立了Marantz馬蘭士公司,對這台前級功能進行取捨,命名為 Model 1,於 1954年正式推出,一炮而紅。這部Model 1設有 RIAA 均衡器和磁帶監聽電路,並有訊源的選擇與切換,音量控制和音調控制,這是當時最精細的音響器材,訂單常常保持在 500至 600部。同年一月,日本馬蘭士公司前身Standard Radio Crop. ( S.R.C. )在東京世田谷 ( Setagaya )成立,主要製造及銷售手提錄音機。1956年,馬蘭士公司開始擺脫家庭作坊的局面,轉移到紐約一個 1000平方英尺的廠房,隨後更發展為一家擁有 5000平方英尺的大工廠,員工增至 60人,規模開始擴大起來。
Model 1後,馬蘭士先生相繼研發出多部經典新作,包括1956年的Model 2單聲道後級、1957年的Model 3主動式電子分音器,以及Model 4電源供應器,作為Model 1與Model 3的附件,而輸出功率30瓦的Model 5單聲道真空管後級也緊接面世。因應身歷聲時代來臨,馬蘭士公司在1958年推出Model 6身歷聲適配器,同時首部身歷聲前級Model 7也問世。1960年,Model 8A真空管身歷聲後級推出,電源部份採用矽整流器,輸出功率30瓦。及至1963年,又有輸出功率70瓦單聲道擴大器Model 9,以及Model 10A與10B真空管FM調諧器發售。隨著晶體的發展一日千里,馬蘭士公司又把Model 7晶體化變成Model 7T,同年還推出採用線性循軌唱臂的LP系統SLT-12。
於馬蘭士公司創立後第一個 10年裡,許多產品都是富於創造性的。其中與調諧器設計師 Ricard Sequerra一起研製的 Model 10B 立體聲調諧器,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好的立體聲調諧器之一。這功勞並非馬蘭士先生一個人的,Sidney Smith等幾位天才設計師與有榮焉,除了 Model 7 前級外,其它型號都能見到 Sidney Smith的成績。在他們密切的合作下,馬蘭士公司才製造出音響史上最好聲,製作最嚴謹的電子管機。
六十年代以後,馬蘭士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却不注重市場的開拓,于是遇到資金短缺的困難。最後馬蘭士先生被迫把馬蘭士公司賣給Superscope公司,及至1967年,留任總經理的馬蘭士先生正式離職,由他主理的馬蘭士公司年代亦由此劃上句號,被譽為一代音響巨人的Mr.Saul B. Marantz於1997年在他新澤西州的家中與世長辭,享年86歲。
Marantz的成功轉型 開拓 CD唱機
1971年十月S.R.C. 引進美國Superscope資金。Superscope總裁Tushinsky銳意拓展馬蘭士公司,令其業務邁向多元化發展,馬蘭士公司在中檔音響器材市場迅速擴張,並先後推出Model 25、Model 22及Model 28等產品;此時,一切的設計及生產工序已轉移至日本進行,而1975年3月,S.R.C.正式易名為馬蘭士日本有限公司(Marantz Japan Inc.),美國Marantz正式轉手由日本人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