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用戶註冊
搜索
熱搜: hifi av 音樂
查看: 1024|回復: 7

[測試報告] 既豪邁亦細緻.80年代的浪漫,21世紀的速度 丹麥Audiovector Trapeze Reim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5-2-23 03:24: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32.34 AM(2).jpeg

近半年先後升級了線材及更換了合併amp和DAC, 經過磨合和調聲,表現總算達到要求,一度滿足地欣賞音樂...
但發燒這回事,總會令人找到缺口...喇叭!心中的魔鬼同我講樽頸是喇叭!平心而論,對Spendor D7表現超班,到訪的朋友聽過都嘖嘖稱奇,的確是遇強愈強; 畢竟用了近十年,是時候榮休了.
但要明顯超越D7的產品,最少要向10~15萬級的產品找尋; 在多番試聽下,憑優異音場和層次,最終目標鎖定了Audiovector的產品:R3 Arrete 和新出的Trapeze Ri.
如以筆者家中lay out, R3可無痛入替;但心中念念不忘大單元喇叭的從容,最後答案就選了Trapeze Ri.

Audiovector 一直不是香港市場的熱門,相信Trapeze Ri(Re imagined)的前身:1979年廠方的創業作 Trapeze, 應該也沒有幾多本地發燒友見過。而Trapeze Ri是廠方去年致敬創業作的新產品,此時雅詠音響再引進Audiovector,令音响迷包括我再有機會認識此品牌.
先介绍一下Trapeze Ri 的設計特色。 和它的前身一樣,採用斜面障板結構,再加上預設障板的Toe in.
不對稱的聲箱目的是消除內部駐波,已是今天不少喇叭的主流設計,而斜面障板令高中低單元的時間相位更一致,也不是新概念;但預設障板Toe in又有何用?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32.32 AM.jpeg

Audiovector的R系喇叭其中一強項就是強大空間感,在試聽R3 arrete時感受極深,那是tall boy柱式喇叭較有的優勢; 而用闊障板較低繞射的Trapeze Ri如何營造3D感?除了在高音中音單元週圍鋪上大面積音响氈,預設Toe in 加上高中單元作內鏡影式設置就是為了增加向後繞射的設定;配合高音單元的採用無背壓式管道,令Trapeze Ri具有一定的Di -polar(双極輻射)前後發聲效果。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32.33 AM.jpeg

聲箱另一設計特色,是高中低三路採用不同負載型式。前面已提到高音是用無背壓通道,沒有封閉後障板;中音單元有自己的聲室間隔,而且係氣墊式封密,令音盤反應更快,聲音更乾淨;低音除了也是密封式獨立聲室,更內置多一個8吋單元作Isobaric等壓式負載(背板下方的不算是低音反射孔,是isobaric單元洩壓孔),令Trapeze三頻都有高速反應。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32.32 AM(1).jpeg


單元方面,高音採用和Arrete trim 一樣的AMT(air motion transformer )氣動單元,不是其他廠的成品,是Audiovector自行製作,音效音色和我熟悉的兩間德國品牌明顯不同,有點接近以往用在Venture喇叭的mundorf AMT, 延伸之餘帶份優雅; 至於中音和低音單元,是廠方全新製作給Trapeze Ri的紙質音盤,加上用風琴式懸掛邊,令我這音響老鬼想起些正古董,又或日文中所謂的醍醐味,期待Audiovector 把這些材料烹調成的Trapeze Ri最後給我是怎樣的味道。

再看背板,除了前面已提過的兩個氣孔,就到輸入端子板。本喇叭是不設多線分音,是我偏好的設計,尤其本機用冷凍零件精心製作的6dB/Oct(較缓滾降)分音器,廠方在單元性能和cross over設定必定有下一番工夫;
除了喇叭接線柱,還見有一
扭掣和單一個binding post,又有何用?那扭掣是Audiovector首次採用,用以調節配合不同類Damping(阻尼/制動) 能力的後級,分三檔:"1"檔是配合中等Damping factor的晶體管機,"2"檔是配合高輸出高Damping factor的晶體管機,最後"3"檔是配合低Damping factor 的膽機.(麥景圖那類用輸出變壓器的石機Damping factor也不高,雖然輸出很高,但也務必嘗試各檔的效果)
我用的Soulnote A3 Damping factor高達1000,嘗試過後結果也是選"2"檔最順耳。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32.33 AM(2).jpeg

而那單一個的Binding post, 是Audiovector 頂級系列才有的Grounding接位,廠方稱謂" Freedom grounding ", 可配上同廠的freedom grounding cable地線,再插上家中的牆蘇或電源分配位(電處/拖板之類)導走雜訊調聲,也可自配地盒;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43.28 AM.jpeg

但在舍下freedom grounding cable接上牆蘇後聲音較緊也不自然,亦試過接入電處,以及筆者組合的主要線材CFM(本地品牌cable for music)所接另一grounding系統的 On Earth地線專用的排插(可惜最兩個好聲正確的插位亦已俾其它CFM的地線所佔),結果也不太理想,聲音很乾寡;
估計原因是......舍下用的CFM喇叭線本身已有On Earth的接地系統,本身已導走了喇叭內的noise, 所以之前的Spendor D7(同喇叭線)也在用了CFM喇叭線後取消接地盒給喇叭。不過,稍後還是會再嘗試其他落地玩法。
外觀及設計特點大致介紹完,差不多要講聲音表現。喇叭在晨曆年前送到,大約煲了50-70小時,和說明書上所說要求煲50~100小時相若;聲音明顯比新開箱時更離箱而具層次,也嘗過調整擺位,希望提升音場的表現;
最終以一對喇叭相距1.6m,離後牆1.25m,背板維持平行(即維持原本前障板的toe in角),0度Tilt up/down,原裝釘腳/墊承托)。
參考器材:
1.Turnable
Linn Lp12(lingo 4)+
Jelco Sa750D +
Platanus 3.0 mc cart.
Pathos  "In the groove" phono amp

CFM songbird Din→Rca(on Earth)
CFM songbird Rca(on Earth )

pwr cord: inakustik 2502(lingo4)
Dave custom(Pathos )

2.CD
Acoustik Art Drive 2 Cd transport
CFM Rhythm coaxial (on Earth)

Pwr cord: Graditech Voima1

3. Network player
Auralik Aries S1 transport

CFM songbird usb(on Earth)
Pwr cord CFM songbird (on Earth )

4.DAC
Soulnote D2

CFM Rhythm XLR (on Earth )

Pwr cord: CFM songbird (on Earth)

5.Int.Amp
Soulnote A3
CFM Rhythm spk.cable(on Earth)
Pwr cord:CFM Rhythm (on Earth)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32.34 AM(3).jpeg

新開箱和初步煲起的差別,主要是離箱力和定位聚焦更進一步,分析力和層次更從容表現。
首先由串流音樂開始。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32.34 AM(4).jpeg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32.35 AM.jpeg

要試層次清晰,編曲複雜色彩豐富的新一代J-pop必是首選;無論是Yoasobi Idol中的打call聲,米津玄師最新曲Bow & Arrow的豐富音色都不費力地表現出來;尤其播idol音量愈大也沒有凌亂變粗,速度和Soulnote A3完全同步,低音完全沒有大單元走得慢的毛病;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32.35 AM(1).jpeg

再播放藥師丸博子2022東京演唱會,更豐富的堂音/臨場感反映12吋大低音單的優勢,那不是tall boy 柱型喇叭容易做到,即使Spec.上大家都能响應到相同的低頻段…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32.35 AM(2).jpeg

新晉女小提琴家Maria Duenas簽DG後首張大碟,很個人色彩的琴感令音樂添上不少新鮮;Trapeze Ri 十分出色表達她的音樂特色,其中聖桑的Havanaise, Duenas的肉緊演奏令筆者輕易代入其中,"沒有HiFi, 只有音樂",這是筆者家中聽串流首次感到!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32.35 AM(3).jpeg



再接着聽一些CD;
首先出場,RR 的Nojima Play Liszt,一張較早期的發燒CD,考驗Trapeze Ri的動態和瞬變.典型大件頭的近咪鋼琴錄音,由弱音擊弦至十指齊落的瞬變和動態不是講笑;聆聽位置最高80多dB的音壓,Trapeze Ri氣定神閒,結象自然在面前展開(印象中R3 arrete和D7是略laid back),有聽"大JB"如4343的Big Sound感。

接着聽截然不同的百老滙音樂,John Williams 指揮Boston pops樂團的"That’s Entertainment ".早期飛利浦的數碼錄音是和美國發燒品牌Telarc同樣Soundstream系統錄制(特點是48khz取樣),所以音效也非常生猛,用今天的數碼器材播放發揮得更盡緻.無論播放Fiddler on the roof(錦繡良緣)或GiGi,豐富色彩的管絃樂音色,追隨着彈跳的音樂旋律,Trapeze Ri令我聽到"Un Un 腳",音色更添一分優美,淡化那早期的數碼味;音場展開依然不是縱深型,是較Presence/ 前排型,畫面大而立體,定位非pin pong,但更真實自然。
接着一張坂本龍一的the End of Asia, 是集合大師於80年前後一系列以中世紀文藝復興音樂加上東洋色彩,以古樂器演奏的音樂,與他在YMO時的風格截然不同. 本碟原錄音是極出色,各位想搜購此碟請儘量找原版Denon38C38-7045.筆者買過張HQCD再版(Columbia發行),平衡度錯哂,聽到掩耳!
Trapeze Ri重現本碟栩栩如生的古樂器音色,而且分隔度超強,讓你了解"合奏"不是等於"混奏"。
最後一張CD是Telarc的Big Picture.
呢隻碟自90年代末,筆者每更換器材都會找當中Crimson Tide(紅潮風暴)的一cut, 樂團背後男聲合唱,有一段有位合唱者嗓子特別提高,這段隨組合水準愈進步就愈清晰!另外本碟龍卷風音效選段也不易播,那隻卷起的牛,從Trapeze Ri我一次聽到它的不幸下場...(突然撞上硬物?地面?)

實在筆墨難以形容的聽感太多,在此總結一下Trapeze Ri 的表現:第一,容易設置和匹配; Trapeze Ri不是毫無人性的monitor聲,它有一定美化和厚度,但快速的反應仍給你極真實的聲音,比想像中易推,夾那類Amp 也容易(有Damping factor配合選擇掣);
擺位只需儘量給它擺闊(廠方建議最佳是相距2.5m),Toe in 隨拉開較闊才按需要增加少少就可,很容易建立理想的音場.
第二, isobaric負載低音能提位清晰低音層次兼強大能量,而不易造成轟鳴,加上密封式的中音,Trapeze Ri 的音色十分乾淨快速,層次和訊息量表現也是HiEnd级,十多萬元售價好像不算便宜,但筆者認為它的表現加上集合了Audiovector所有技術精華,性價比是相當高。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32.32 AM(2).jpeg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32.33 AM(3).jpeg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32.34 AM.jpeg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32.34 AM(1).jpeg WhatsApp Image 2025-02-23 at 3.32.33 AM(1).jpeg

評分

8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25-2-23 19:48:28 | 顯示全部樓層
再去聽真D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5-2-24 00:05:41 | 顯示全部樓層
師兄每一隻字,每一張相,都令讀者完全感受到你嘅喜悅

再次講聲,恭喜晒,恭喜晒!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5-2-24 09:28:4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banjo 於 2025-2-24 09:33 編輯

恭喜哂, 原來你都係soulnote fans, 肯定未來仲有大量升級空間, 將呢對喇叭嘅潛力發揮出嚟, 而首要任務, 係點樣煲好佢, 始終個大低音單元都唔嘢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5-6-10 19:05:3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aria-andy 於 2025-6-10 19:07 編輯

剛看了師兄和槍王一起玩 Trepeze 的視頻,師兄形容 Soulnote + Trepeze 是偏直白的組合。

師兄晨曆年前上手,轉眼對 Trepeze 已入宮四個月,估計系統已進入成熟階段,如師兄能更新一下讓大家更理解不同調整對 Trepeze 的影響。表小弟特別有興趣知道在擺位上的體驗。師兄有提到擺位時需儘量給它擺闊,廠方建議最佳是相距2.5m,而師兄的擺位景兩只喇叭相距1.6m。這絕對是為打算在較狹小的空間玩大單元的師兄們提供了很正面的參考。

我們剛開了 Audiovector 專帖,會慢慢更新更多內容,希望能讓 Audiovector 用家和有興趣認識多點這品牌的燒友有一個集中交流的地方,無論是分享或是提問都無任歡迎。我已將師兄這篇測試放在  Hiendy  Review 清單 (Post #3) ,方便大家查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25-6-10 21:36:52 | 顯示全部樓層
aria-andy 發表於 2025-6-10 19:05
剛看了師兄和槍王一起玩 Trepeze 的視頻,師兄形容 Soulnote + Trepeze 是偏直白的組合。

師兄晨 ...

有一些補充😉
經更長煲練後(百多小時),Trapeze Ri表現己更穩定,我再把之前提過不太匹配舍下配置的Freedom地線接上;出現截然不同的正面效果,尤其音場更立体最明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5-6-12 19:53:03 | 顯示全部樓層
Legionee 發表於 2025-6-10 21:36
有一些補充😉
經更長煲練後(百多小時),Trapeze Ri表現己更穩定,我再把之前提過不太匹配舍下配置的Freedo ...

好消息,即是越玩越好聲,Trepeze 的 十八般武藝都用得著了。

很多報導都引述 Ole Klifoth 老先先喜歡 live Jazz,所以 Trepeze 播 Jazz 非常傳神,但我們 showroom 就乜都會播下,尤其是 Canton Pop 更是必選曲目。師兄會對 Trepeze 重播某些音樂類別特別有 feel 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5-6-13 11:50:46 | 顯示全部樓層
Legionee 發表於 2025-6-10 21:36
有一些補充😉
經更長煲練後(百多小時),Trapeze Ri表現己更穩定,我再把之前提過不太匹配舍下配置的Freedo ...

我有d PAT PAT痕, 想試用唔同地線, 睇下會唔會有改變呢? 哈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用戶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聯絡我們|刊登廣告|Hiendy.com 影音俱樂部 一個屬於音響愛好者的家

GMT+8, 2025-9-23 19:16 , Processed in 0.0566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