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Kelvin11 於 2013-8-26 20:54 編輯
提起 “喇叭花” ,很多發燒友可能會聯想到德國Avantgarde的揚聲器,其大大的圓形號角,或紅或黃,非常悅目。大概一年前,機緣巧合認識了它的代理,一有時間你便上去代理的試音室坐坐,因此有幸試聽過不同型號的喇叭花,對於號角喇叭的音色,你是相當喜歡的。
早前偶然在Whatsapp的某個group中得知有位朋友最近購入了一對喇叭, 第一眼看還以為是Avantgarde喇叭花, 細看之下你可以肯定那並不是Avantgarde; 外型如喇叭花的圓形號角設計, 除了Avantgarde之外, 原來還有同是德國血統的Acapella.
難得主人家"大Joe兄"願意開放被家訪, 你當然馬上報名啦! 除了你之外, 原來有很多朋友都感興趣, 轉眼間報名人數已將近十名了, 當中大部份都是你認識的朋友, 而且還有高手在內, 這又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了。
當日大家飲完茶, 聊完天, 就浩浩蕩蕩跟主人家上去家訪...
一踏入門口, 聽到的不是音樂聲, 而是大家驚嘆的"嘩嘩"聲...
大家都被這對獨特外型的喇叭所吸引, 幾乎及得上成年人的高度, 亮麗的黑色身軀, 上面是綠色的圓形大號角, 大號角之下又有一個明亮的純銅小號角, 裝嵌在音箱中, 原來這就是身價不菲的離子高音了。
ACAPELLA High Violoncello II
這對訂價美金80,000的High Violoncello II, 在Acapella的產品中可算是中高階的, 由於每件產品都是在德國以人手製作, 據說中高檔的喇叭訂貨期需要三至六個月, 一般都是落訂生產的, 所以買家是可以訂造屬於自己的特別版。
High Violoncello II 是三路座地式設計, 當中包括三隻11吋紙盤低音單元, 其中一個是內藏於音箱之中的, 從喇叭底部的外型判斷, 還以為有一隻低音是向下的反射式設計, 詳細看過喇叭的資料, 才知道它是密封式的, 而其中兩個低音單元是用isobaric的設計。
中音當然就是那隻“喇叭花”了, 其直徑有18.5吋, 不過, 它又跟傳統號角喇叭有所不同 – 它並不是用壓縮驅動器的, 而是用一個2吋的soft-dome 驅動單元。
離子高音 (ion tweeter, Acapella TW1S), 從喇叭正面看, 它是一隻6吋直徑的銅號角, 中間發出一點紫色的光;
其實這高音單元是完全獨立的, 內置甲類擴音器, 廠方調教到可以去到40KHz或以上。
離子高音的發聲原理跟一般喇叭不同, 它沒有振膜, 而是利用真空管昇壓放電產生電離發聲, (Acapella所用的真空管是西門子的PL519) ; 因為沒有質量, 理論上高頻發聲完全沒有延遲, 應該是非常理想的高音(或超高 )設計, 但優質的離子高音造價非常高昂, 亦是它不被廣泛應用的原因之一吧!
High Violoncello II 每隻重達308磅, 而效率高達93dB,建議用15W以上的擴音機已經可以了。
雖然說15W已經可以驅動這對High Violoncello II, 不過, 要聽爆棚音樂, 大功率始終會優勝一點, 正如音響設計大師Dick Sequerra所講: 「平時聽音樂一、兩瓦已經夠用, 爆棚時一、兩千瓦都未必夠!」 主人家所用的是全套Audio Research (ARC) 頂級Reference系統的膽機, 而且功率也不算小啊!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150
在ARC的Reference級別中, 後級擴音機包括75, 150, 250和750 (數字代表輸出功率), 250和750是mono block的設計; Reference 150是用全平衡放大線路, 所以只有配備平衡輸入, 輸出阻抗可以匹配4/8/16 ohm, 每聲道由一對6H30雙三極管驅動4支KT120功率管 (上一代Reference 110是用6550C功率管的), 而輸出功率就達150W(每聲道), 以膽機來說, 這個輸出功率真不算小了!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5 SE & CD9
5 SE 前級的線路設計亦是採用全平衡的, 訊號放大由4支6H30P真空管負責,而電源則以獨立的6550C與6H30P各一支作整流。
CD 9 是ARC的旗艦CD機, 傳輸系統用的是著名的Philips PRO2R, 另外配置有4個數位輸入端子,包括USB輸入端子、AES/EBU、RCA以及Toslink,所有的輸入都可以支援最高24bit/192kHz取樣率。在解碼方面,CD 9 配備了ARC的Quad DAC技術,採用四路24位元DAC以單聲道模式運行,同時內置有雙主時鐘系統,類比部分採用了4支6H30雙三極管。
Oracle Delphi MK VI & SME V
對於這麼漂亮的Oracle Delphi黑膠唱盤, 你還留有一點印象, 你曾經巧合在一位發燒友家中見過, 可惜當時沒有機會試聽, 那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 Delphi是加拿大Oracle Audio的旗艦級唱盤, 它原來已經推出超過30年了, 在2010年推出的MK VI是最新的一代。
Delphi MK VI 是"軟盤"式設計,當然,軟盤最重要的也就是它的懸掛系統吧,Delphi 的底盤、轉盤和唱臂由三個設計精密的懸掛座承托,每個懸掛座由12個不同的零件組裝而成,務求避免任何的震盪。軸承是唱盤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份,Delphi MK VI 採用獨特的6點固定方式設計,連螺絲也是特製的(表面是尼龍的);4kg重的轉盤亦有獨特設計,其重量大部份分佈在外圍,這樣可以增加旋轉時的慣性和穩定性;而摩打是AC同步的,經精確的數控線路控制,令起動時有較大的扭力但運轉時就減到最小;另外還有Record Coupling System (即是Oracle的片壓), Oracle也是利用這項技術的先驅。
Benz Micro Ebony L
來自瑞士的Benz Micro唱頭是很多黑膠發燒友的至愛, 而Ebony是屬於旗艦級的MC頭, 顧名思義, Ebony唱頭的特點就是用上珍貴的黑檀木來製造的。 Ebony系列總共有三款, 分別是H, L 和 TR, H是屬於高輸出的 (2.5mV), 而主人家用的是Ebony L, 輸出是0.26mV, 至於TR的輸出就更低了, 只有0.1mV, 因此需要配合升壓牛(TRansformer)來使用。
PASS XP-15
PASS Labs 有兩款唱放(phono preamp), 分別是XP-15和XP-25, XP-25是分體設計, 主人家用的是XP-15, 它其中一個特點是可以讓用家靈活調整增益, 由46dB到76dB, 用MC唱頭的話, 阻抗可以選擇(利用dipswitch)10, 25, 50, 100, 250, 500, 825 和1k ohm.
訊源有CD有黑膠, 那麼次序上一般都是先聽CD, 然後再聽黑膠唱片。由於主人家用的是膽機, 開始播放的半小時不能作準, 不過, 甫一開聲, 已經感覺到這套組合是相當靚聲的, 尤其是中高音方面的表現, 就彷彿雨後的天空般, 非常清澈通透。
聽了半小時之後, 有資深的師兄覺得低音的表現應該可以更好; 原來主人家為喇叭更換了靚釘墊, 於是那師兄問主人家取出原裝的釘腳來看一看….. 得到主人家的同意, 人多好辦事, 不用半小時已經更換了釘墊, 再次試聽剛才所聽過的幾首音樂/歌曲, 噢! 真的多了一浸低音, 而且可以潛得更低, 更豐富。
輪到黑膠出埸, 試聽了一會兒, 資深師兄又再出手, 他走到Oracle Delphi唱盤處, 將唱重調輕了些微, 另外又檢查了片壓, Delphi所用的片壓是用螺絲上緊的方式, 於是他把片壓重新再調節, 將片壓扭到輕輕壓著唱片即止; 再試聽一下有什麼改變, 大家都可以聽得出分別來, 播放的音樂現在變得更輕盈和活潑, 而且低音方面也覺得鬆容了不少。
整個家訪的高潮, 應該是播放張國榮(由零開始)和劉美君(最後一夜)的黑膠唱片, 強勁的動態, 活潑的節奏, 令人震盪的低音, 也令你回憶起少年時聽粵語流行曲的那份感覺…… 席間有師兄甚至想馬上跑去購買那兩隻唱片呢!
* * * * *
主觀上, 你覺得這套音響組合是很靚聲的了。 可能由於Acapella High Violoncello II 未算"煲熟", 低音有點兒"緊", 尤其播CD時會更覺, 另外, 音場方面應該還可以更闊更深, 至於中頻人聲方面, 你感覺上少了一點點的溫暖和感染力, (也可能是你對膽機的偏愛吧!) 但這都是基於對這價位的音響組合的嚴苛要求罷了。
你已經去過不少家訪, 你知道一大班人有時很難聽得真, 無論如何, 你每次都會很感激主人家的熱誠招待, 而且有資深發燒友的出席, 你可以偷師上了一課, 這又是一次十分愉快的家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