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Kelvin11 於 2014-4-17 09:26 編輯
今年農曆新年前跟朋友去了一次家訪, 心血來潮就將那偶然的家訪寫了篇簡短的隨筆, 在回應之中, 竟然有位網友是用同一款喇叭的, 他的"頭像"是用ACCUSTIC ARTS的器材大特寫拚成的, 後來在回應中更帖出了自己那套器材的全家福, 相片拍得相當有型有格, 心想一定有玩攝影的了; 另外, 在他跟其他網友的對答之中, 發現他竟然想找那對喇叭的舊版, 你並沒有插嘴, 雖然你很清楚在那裡可以找到一對很好的舊版, 最後, 紙始終是包不了火的......
* * *
原來他在網上是很少發聲的, 亦很少有人去家訪, 為了是次家訪, 他竟然請了幾天假在家準備。 當天總共有六位朋友上去家訪, 真的非常熱鬧, 飲酒聊天玩音響, 簡直就是一個小型派對。
主人家的聆聽環境不大, 算是香港地一般家居客廳的典型; 為了玩音響, 其中一邊的喇叭是需要"走鬼"的, 因為那位置就在正門的後面, 真是一位環境鬥士。
簡單就是美, 來自德國的全套ACCUSTIC ARTS加上一對KLIPSCH喇叭就是主人家的音響組合了。
ACCUSTIC ARTS CD-PLAYER I (MK 3)
CDM Pro 2, 24bit/192kHz Upsampling, top-loader design
ACCUSTIC ARTS PREAMP I (MK 3)
ACCUSTIC ARTS AMP II (MK 2)
Dual-mono設計, 每聲道用獨立電源供應, 輸出260W (8Ω)
KLIPSCH Heresy
那麼, 主人家的舊組合又是什麼呢?
其實, 這套不就是"新""舊"的組合了嗎!
所謂的新, 所指的是ACCUSTIC ARTS, 全套器材都是現時最新的款式; 而所謂的舊, 是指那對喇叭, 其實, 原本的那對KLIPSCH 是最新版的 Heresy III, 亦是全新買回來的, 但只是用了一段很短的時間, 就換了這對舊版的, 這是第一代的Heresy, 有多麼舊? 根據資料, 第一代的生產時期大概由1967至1985, 換句話說, 即使是最後期的生產, 也有三十年的歷史了。
如何知道那真是第一代的Heresy呢?
看看背面, 第一代的Heresy背板是用螺絲上的, 從第二代開始, 背板就改成固定的, 單元是從前面安裝的。
你或許會以為Heresy是書架喇叭, 但根據KLIPSCH的資料, Heresy算是座地式的喇叭 (floorstanding speaker)
KLIPSCH Heresy 雖然好像一個較大型的書架喇叭, 但它是三路三單元的揚聲器, 最特別是它的中音和高音單元都是號角(horn), 而低音是12寸的紙盤單元, 靈敏度達96dB (1W/1M), 第一代的Heresy用的單元是鋼磁的, 而分頻器是用上油浸電容, 音箱用的板也有所不同...
* * *
用那麼高效率的號角喇叭, 很多音響發燒友會覺得用300B的膽機推已經足夠了, 何需動用到那麼新款的原子粒機呢! 而且輸出更高達260W. 這樣的組合, 音色到底會是怎樣的呢?
Party time! 當日下午聽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歌曲和音樂, 有流行曲和搖滾, 也有爵士樂和古典音樂等等, 有些朋友帶了自己的CD, 其中聽得比較多的是搖滾和爵士樂, 真的有一種開派對的感覺。 這套組合, 播放爵士樂真的不錯, 聲音是活潑, 通透而爽快的, 聽叮叮喳喳非常過癮, 動態和能量感都很強勁, 爵士鼓的敲擊如聽現場一樣。
但對於喜歡古典音樂的你, 會覺得有些不合口味, 尤其聽弦樂方面, 聲音表現好像有少許"利"和"硬", 音場的深度和闊度也不算很大, 當然, 聆聽空間也是一個問題罷了。不過, 這次的家訪其實只是一個起點, 主人家正在不繼努力去學習調校自己的音響組合, 希望他在追尋自己喜愛的靚聲的同時, 更可以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吧。
* * *
後記:
待其他朋友離開之後, 你又留多一會兒, 嘗試調整一下喇叭的擺位, 再靜靜地重新聽了幾首歌和音樂, 然後跟主人家和另一位朋友去食個比較遲了一點的下午茶, 其實那時已經是黃昏了。
你們一行三人在附近的一家泰國菜館坐下, 那裡有點像露天茶座, 你們選了一張在室外(有頂篷)的桌子坐下, 餐廳欄柵之外隔了一道行人路就是輕鐵路軌, 時而有輕鐵駛過, 但聲浪不大, 對你們的談話完全沒有影響。
因為是下午茶, 主人家點了些地道小吃, 又叫了幾支啤酒, 就開始聊天...... 怎料大家傾得太高興, 啤酒飲完又再叫, 小吃(小菜)一碟接著一碟, 結果...... 晚上十點才帶點醉意離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