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都無諗過寫分享文,只是簡單的換內接缐,所以連相都無影,但改善之大簡直出呼意料,忍不住跟大家分享,遲D再補相
經高人指點,前一個週六將orior grand內接線換上taralab 8n speaker cable, 高音single run, 低音double run。這已是我改第三個喇叭,先換右喇叭以對比換前換後的分別,經兩個多小時搞掂,我都覺得我手腳慢!
即刻試聽,陳百強sacd, 未run in 下,較焗促,較濛,但都有左邊的七八成功力,心想唔知要等幾耐先可以有較好表現,我條jmr 1132的經驗200 hr D聲都未定。
但聽了四五小時後,有D樂器叮叮聲明顯從右邊走過來,再比較左右speaker的聲,係喎,右邊的叮叮聲真係好D,不過整體D聲仲係左邊好D。
如是者,大約聽咗八小時,好似左右都幾平衡,再分開左右邊細聽,我會話左右質素差唔多,估唔到只係8小時有咁嘅效果。
再一路聽,大約去到12hr, 聽緊Shostakovich Symphony #5 single layer sacd,我頂唔順啦,左右完全唔同聲,右邊通透很多,立體感多好多,有活力,聽多很多細節,再聽左邊,平面,沉悶,粗聲。再換陳百強做比較,右邊聽到唔願停,左邊聽了兩秒便彈開。因已夜,第二日即刻把左邊喇叭換內接線。
左邊喇叭也經歷跟左邊相差的變化,到現在,右邊約run in 22hr, 左邊大約10hr, 右邊的通透度音素仍比左邊好好多,但已聽得很開心,玩咗音響10年第一次覺得自己套嘢係自己標準叫合格,現在聽緊林子祥sacd, 剛試過佢個sacd層同cd層,發覺兩者的分別很大,sacd好聲好多,以往試過很多隻碟也只覺得sacd層小勝,忍不住過用原音2012比較,發覺兩層的分別明顯大過未接線時很多,真的很開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