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Kelvin11 於 2016-1-3 19:13 編輯
自己認識的發燒友當中,有不少朋友都喜歡德國機,先不論音色,其精湛的工藝已經足以俘虜你的眼睛,以至你的心。
在最近一次發燒友的火鍋聚餐中,有朋友問我最近玩什麼器材,我提起TRIGON,旁邊的資深發燒友即時拋出Restek的名字,如雷貫耳,於是在回家的路上已經急不及待上網找資料。
TRIGON 成立於1996年,原來兩位創辦人Rainer Reddemann和Ralf Kolmess是來自Restek的,並且共事達16年之久,當時Rainer是總設計師而Ralf主要負責業務的工作,其間推出了不少Restek的經典之作,後來Restek易手時他們就決定出來自組公司,Rainer是TRIGON的老闆兼總設計師,如果細閱他的履歷,就知道他在不同的音響領域都有豐富經驗和學識,而且自小就對音響有濃厚興趣,以至在大學時也是修讀電子的,這些背景都對他建立TRIGON打了結實的基礎。
今次有幸一試TRIGON的一套西裝 — Epilog 合併擴音機 和 CD II,我收到的是較高貴的鍍鉻鏡面版本,真的非常漂亮。
Epilog是一部以全平衡線路,雙單聲道(dual-mono) 設計的合併擴音機,每邊獨立用一隻450VA環型牛,輸出達200W (8 ohm) / 330W (4 ohm),比較特別的是靈活的輸入和輸出模組設計,Epilog提供六個插位,最少要有一組輸入和輸出,換言之,最多可以有五組輸入,用家可以選擇不同的模組配搭,今次跟機的包括一組平衡輸入和一組非平衡(RCA), 而一組非平衡已經提供兩對RCA的輸入端子了,另外,如果玩黑膠的話,TRIGON亦可提供內置唱放模組,雖然跟機沒有唱放模組,不能一試,有點可惜,不過我都想講多些少。
TRIGON成立後的第一件產品,就是一部型號 Vanguard I 的MM/MC唱放,不要小看這部唱放,一出便獲好評,一年間在德國已賣出超過500部,由此可見老闆Rainer對黑膠唱放的信心。
言歸正傳,Epilog提供的內置唱放模組,可應對MM和MC唱頭,每個模組提供一對非平衡(RCA)輸入,而MM/MC的設定都可以經由RCA端子旁邊的Dip Switch去調校,包括電容值和負載的選擇,增益範圍由42dB至66.5dB(分16級),以對應輸出由4mV至0.24mV的唱頭;那麼,如果玩兩支臂,就可以用上兩個唱放模組。
除了給黑膠的唱放模組,Epilog還有DAC模組,每個模組上提供兩個Coax (SPDIF), 一個Toslink及一個USB輸入,最高分析力為24Bits/192kHz, 而USB最高分析力是24Bits/96kHz.
在如鏡的面板上,佈局相當簡潔,顯示屏左邊有五點導向式選擇制,細看才發現下方還有一個耳筒的輸出,右邊是一個很大的旋扭式音量制,手工精細,扭動時十分順滑,而且按一按音量制即為靜音,在我播黑膠落針時真的很方便。
CD II 外型同樣簡約時尚,沒有任何多餘的設計,使用的是 24-bit/192kHz 的Burr-Brown系列解碼,除了一對平衡輸出端子,還有一對RCA和一個BNC端子,外殼用上2mm的鋼材和防震設計的機腳,TRIGON的搖控亦是金屬製的,而Epilog和CD II可以用同一搖控去操作,相當方面。
Epilog 和 CD II 跟機的電源線並非一般的所謂黑雞線,而是廠方特製的發燒級線材,可見TRIGON在製作高級音響器材的誠意。我測試開始當然就用原裝的跟機線,兩部機同時用原廠線在整體上是比較平衡的,如果只用一條,就需要嘗試配搭才可以得到理想效果了,我最後兩部機都換上其他發燒線,表現可以更上層樓。
* * *
如果只是隨便聽聽TRIGON,你可能因此而錯過了一部好機,她就像一個有內涵,有修養的人,她不會嘩眾取寵,不會鋒芒畢露,當你花點時間跟她相處,自然會慢慢欣賞她的美。
當你重新聽一些耳熟能詳的音樂時,你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在非常寧靜的背景下,每粒音符可以更明亮清晰,飽滿的中頻,低音紮實有力而且控制得宜,聲音總是給人一種自然、淡定、從容的感覺。
已經記不起何時開始,應該都有超過一年的時間了吧,在許多個星期日的早上,當家人仍在睡夢中的時候,我已開機聽李斯特的《巡禮之年》;李斯特所作的鋼琴曲以高難度聞名,《巡禮之年》是他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由三組鋼琴獨奏組曲組成,可謂集其風格之大成,這三組組曲是作曲家以音樂去表達在前往瑞士和意大利旅行的心情和對風景的描述;用TRIGON去播放,就是令人有種非常寧靜安逸的感覺,加上一杯香濃咖啡,一個多麼美好的週日!
馬勒第九交響曲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第一個樂章已長達26分鐘,我曾經在家訪和不同的組合試播過,而今次用TRIGON播放是很滿意的一次,尤其是營造的氣氛,當中的層次感,情緒的變化,都令人十分投入。Abbado指揮的這張現場錄音版本也是我很喜歡的馬九演繹之一,不過,如果音響組合未如理想的話,播放第一樂章有時會令我感覺有點煩躁,而TRIGON可以做到十分寧靜的背景,由一兩件樂器以至幾十件樂器齊奏,它都控制自如,從容不迫,這應該都是關鍵所在吧。
黑膠發燒友同時玩兩三個唱頭、唱臂、唱盤,甚至唱放可能大家都習以為常,不以為然,其實聽CD也差不多的,每部CD機都有自己的性格,音色和特點。我以前買的一些CD, 雖然曲目都是自己喜歡的,但總覺得錄音有點問題,重播的音效或音色都不理想,於是擱置一旁。例如這張Chris Botti in Boston的現場表演錄音,用CD II 播放,現場感意想不到的那麼好,是一套機的協同效應嗎?! 這個級別的CD機,分析力只是基本罷了,整體上的平衡,自然通透的音色,準確的節奏,是CD II 給我的印像。
經過差不多兩個月的相處,真的越來越喜歡德國TRIGON的音色,他就好像一個穩重、成熟、有智慧的音樂家,經他重播的音樂,就如著名德國指揮家卡拉楊,工整準確的演繹之下,充滿熱情。
正如TRIGON所說:
EPILOG is the final musical statement
試聽配搭器材:
LP: Dr. Feickert Firebird, IKEDA IT-407 CR1 + 9TT, SME312S + Nagaoka MP-500
Phono: Ortofon EQA-999
CD: TRIGON CD II, Electrocompaniet EMC 1UP
Integrated Amplifier: TRIGON Epilog
Power Cable: Shunyata Anaconda Zitron
Speakers: Elipson 4240 Millennium
Speaker Cable: Shunyata Anaconda 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