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用戶註冊
搜索
熱搜: hifi av 音樂
樓主: ccli1996

[古典音樂] 最近入嘅古典CD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6-1-16 12:25:39 | 顯示全部樓層
eds60 發表於 2016-1-16 12:11
同一首,但係唔同版和製作地方又唔可以公平比較。

唯有聽一定數量時間較少的碟是否大部份好聲。 再聽下 ...

兄弟曾同時擁有EMI錄製Andre Previn指揮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的《行星組曲》帶CDC編號的英國版和日本版。後者確實比前者優勝,顯示不同地方印製碟片的差異。
英國版最終賣掉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1-16 14: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cli1996 於 2016-1-16 18:37 編輯
eds60 發表於 2016-1-16 11:55
未必係前、後。可能係裝太多太密。


我諗CD跟黑膠,係儲存音樂內容多與少嘅情況下,會有所不同,如冇記錯,黑膠應可把坑紋多少平均刻於隻碟上面,音樂時間長,就要刻得密啲,相反就可以刻得疏啲,咁情況坑紋密度會對音質有影響,就真係唔出奇
但對CD這種數碼儲存媒體來講,它能儲存1/0嘅物理位置(好似一間間房間咁)是編排好的,總共有幾多間房(即能儲存最多數碼信息量)是固定的,數碼信息由第一間房順序開始儲存,多就用多幾間房,少就用少幾間房,應該不會在音樂信息數量少嘅時候,可以用類似「平均」擺放的情況出現,所以如果話音樂時間短嘅CD比音樂時間長嘅CD好聲,我才會以為跟音樂信息係CD上擺放嘅位置先後有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6 14:40:16 | 顯示全部樓層
ccli1996 發表於 2016-1-16 14:18
我諗CD跟黑膠,係儲存音樂內容多與少嘅情況下,會有所不同,如冇記錯,黑膠應可把坑紋多少平均刻於隻碟上 ...

鄭京和頭版, 1982年。

全長45分鐘。 碟外圈唔同色,應該係冇資料。 底、面都可見到外面那圈,不過影相唔明顯。

我印象中仲有一款CD係咁樣。
20160115_223404.jpg
20160115_223414.jpg
20160115_223432.jpg
20160115_223517.jpg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1-16 15:12:13 | 顯示全部樓層
eds60 發表於 2016-1-16 14:40
鄭京和頭版, 1982年。

全長45分鐘。 碟外圈唔同色,應該係冇資料。 底、面都可見到外面那圈,不過影相 ...

師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6 17:55: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aha12 於 2016-1-16 18:49 編輯
ccli1996 發表於 2016-1-16 11:25
謝謝Haha兄分享

藝術歌曲暫時都未懂欣賞,有機會要去搵搵嚟試聽聽


Ccl 兄

鋼琴本身是一件音域廣闊的樂器, 由至弱音到強音的 contrast 也可以很大, 至於是否咁堅就視乎演奏者的技術與說故事能力了。  Horowitz 肯定是其中表表者,他從不要求每粒音都完美, 但每次演出總是與眾互動共渡奇妙音樂旅程,帶来驚喜。其中的節奏、超级的强弱對比,速度的微妙變化盡在鼔掌,並隨着樂章的要求自然流露, 是娱樂藝術融合的高水平表現。

SONY remastering 估計捕足了七,八成神髓已是難能可貴,但系統要忠實重播殊非易事。

此4xSACD 套裝不便宜, 建議可找其他單碟版本試試是否合心水才入手這”毒”奏亦未遲也。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7 11:45:15 | 顯示全部樓層
鄭京和 LP 1980 211132jz2jforrjqgmja2q.jpg

評分

2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7 11:45:45 | 顯示全部樓層
211203mjnyjzzlprozmybj.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7 11:46:10 | 顯示全部樓層
211244e9tnob44bt5oz03o.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7 11:46:34 | 顯示全部樓層
211316djcnbncb4oc5o8ol.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7 11:47:52 | 顯示全部樓層
eds60 發表於 2016-1-16 14:40
鄭京和頭版, 1982年。

全長45分鐘。 碟外圈唔同色,應該係冇資料。 底、面都可見到外面那圈,不過影相 ...

Eds hing,凑热闹,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7 12:07:22 | 顯示全部樓層
ma73 發表於 2016-1-17 11:47
Eds hing,凑热闹,

I have it too.
E2.JPG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7 12:10:47 | 顯示全部樓層

of course you have! l90751-garfield-characters-logo-85897.pn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1-17 12:37: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cli1996 於 2016-1-17 12:38 編輯


呢隻鄭經和80年代初數碼錄音嘅貝多芬小提協,我應該有隻Decca 雙CD版,回去找找再post 番張相
數碼錄音轉嘅黑膠跟頭版CD,聲音有何分別呢?

是否 數碼黑膠屬於有浸入"Mechanical" D to A 會優勝過 屬於純"Electronic" D to A 嘅CD?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7 13:30:59 | 顯示全部樓層
ccli1996 發表於 2016-1-16 14:18
我諗CD跟黑膠,係儲存音樂內容多與少嘅情況下,會有所不同,如冇記錯,黑膠應可把坑紋多少平均刻於隻碟上 ...

我贊同你的講法, 基本上 CD 上音樂時間的長短是不會影响聲音質素的, 很多好聲的 CD 的音樂時間真是比較短, 但好聲的原因並不是就是 CD 的音樂時間比較短的關係。
但是自己寫的 CDR 又是另有一套, 我曾經說過我自己寫的 CDR 可以比原本 CD 更好聲, 原理是用比 standard CD 更大的空間儲存 sound data, 因此即一隻 CDR 的音樂時間也變短了。這個問題有時間會作詳細一點解釋。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7 13:54:05 | 顯示全部樓層
鄭經和這隻數碼錄音嘅貝多芬小協 LP 我收藏過最少有三個不同版本, 除了 label, 封底也有分別。
頭版 CD 我都有過, 但當年想將來的 CD 應該會更好, 所以很多頭版 CD 都送了給人。

Chung Kyung-Wha -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 label - Holland.jpg
Kyung Wha Chung -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 label.jpg
Kyung Wha Chung -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 label - England.jpg

Kyung Wha Chung -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 back - England - crop.jpg

評分

2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7 14:01:01 | 顯示全部樓層
ccli1996 發表於 2016-1-17 12:37
呢隻鄭經和80年代初數碼錄音嘅貝多芬小提協,我應該有隻Decca 雙CD版,回去找找再post 番張相
數碼錄音轉 ...
是否 數碼黑膠屬於有浸入"Mechanical" D to A 會優勝過 屬於純"Electronic" D to A 嘅CD?

這真是說來話長, Telarc 有不少 LP 可以好聲過 CD 呢!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7 15: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patrickwong 發表於 2016-1-17 13:30
我贊同你的講法, 基本上 CD 上音樂時間的長短是不會影响聲音質素的, 很多好聲的 CD 的音樂時間真是比較短 ...

Yahama 的 Audio Master Quality Recording System 技術便是利用更大的空間儲存 sound data, 對減低 jitter 很有效, 從而提升寫出來的 CDR 音質。

Yahama Audio Master Quality Recording.jpg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7 16:18:05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是 Plextor CD-ROM 的 fan, Plextor 的 gigarec 也用了 Yahama 的 Audio Master Quality Recording System 的原理, 不過可以做得更"過份", 對 CD 的音質有更大的改善。Plextor 除了 gigarec 技術, 更有一項 varirec 技術, 用作控制寫 CDR 時的 laser power, 能寫出更準确的 CDR。varirec 與 gigarec 一起使用, 大大提升抄出來的 CDR 的音質, 所以只要 CD 的 sound data 一樣, 還會管原本的 CD 是 made in Japan/Germany/US 嗎?

不過可惜現在已沒有 Plextor CD writer 了!
Gaga.jpg
Vari.jpg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1-17 17:31:5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cli1996 於 2016-1-18 10:06 編輯
ccli1996 發表於 2016-1-17 12:37
呢隻鄭經和80年代初數碼錄音嘅貝多芬小提協,我應該有隻Decca 雙CD版,回去找找再post 番張相
數碼錄音轉 ...


搵到呢隻鄭經和嘅Decca Double CD

我覺得呢隻孖碟入面四首小提協,鄭經和都演繹得很好,Disc 1係80年代初數碼錄音,而碟2就是她初出道時,70年代嘅模擬錄音,咁年青個時都夠膽拉Sibelius,據講還是Live 演繹錄音的,雖然不能跟Heifetz相比,但都算拉得很不錯了
2016-01-17 17.26.30.jpg
2016-01-17 17.29.27.jpg

評分

3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8 09:44:57 | 顯示全部樓層
ccli1996 發表於 2016-1-17 17:31
搵到呢隻鄭經和嘅Decca Double CD

我覺得呢隻孖碟入面四首小提協,鄭紅和都演繹得很好,Disc 1係80年代 ...

Heifetz 演繹Sibelius與Tchaikovsky小提琴協奏曲及Bruch《蘇格蘭幻想曲》仍然是最經典版本,鄭京和卻勝了錄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用戶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聯絡我們|刊登廣告|Hiendy.com 影音俱樂部 一個屬於音響愛好者的家

GMT+8, 2025-10-29 22:42 , Processed in 0.07464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