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用戶註冊
搜索
熱搜: hifi av 音樂
查看: 10752|回復: 23

[兩聲道] 退燒:近兩年玩屏風的發燒過程回顧(長文慎入)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8-24 04:03: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Simplythere 於 2019-8-24 11:53 編輯

這篇文章主要回顧我這兩年玩屏風所學倒的一些道理。純粹個人感受與啟發。

Source: SonicTransporter i7 Roon Core
DAC and Preamp: Lampizator Golden Gate
Amp: Sanders Magtech Speaker: Magnepan 3.7i
Power: Uptone, Ps Audio Cables:  Cerious Technolgoies

1 入坑期
兩年前未開始亦未玩過任何音響。最貴的音響,也只是的耳機Shure535se. 我一直也想玩音響,並一早鎖定了Magnepan. 原因是我睇過很多國內外評論,都說Magnepan抵到無倫,玩得好甚至可以有上乘的效果。本小利大,可玩度高,就是玩得有效率了。

兩年前,我去完AV show,聽過Martin Logan,大概知道箱式與非箱式的分別後,便到別超入了Magnepan 3.7i. 當時我配了很基本的組合如下:

Source: Ultrarendu+synology
DAC: Oppo 205
Amp: D-sonic m3a3000s
Magnepan 3.7i
Blue jeans cables

最初D機就咁層層疊咁放在地上, 連架都冇. 屏風開聲時, 滿心歡喜. 聽Hifi彷如到了另一個空間,是非常正的享受。

我曾經買了Devialet 440 pro去取替Ultrarend+oppo205+D-sonic. 心諗如果有一件野可以取替晒成套野就好了,但我跟老婆聽一首就覺得唔對路. 試過分別比較,他能夠取替的,只有Oppo. 第二天便出售. Ultrarendu做source, D-sonic後級是很不錯的, 我用了到最近才換掉.. Devialet未必不好,但應該不適合推屏風.

道理1:"在音響世界,價錢與表型,未必對效果有必然的關係。有效果與外形,對價格卻往往有必然的關係。"

2 發燒初期:慳住玩,沒有頭緒地玩小玩意
道理2 :" 當你開始成日睇不同產品既時候,諗住買黎試下時,你就係發緊燒了"

其實我係有預Budget去發燒的,不過我不想一開始就用晒佢,所以有了基礎系統後,我便盡量去試不同的東西。我買買賣賣過很多小東西,希望本小利大咁去改善。當時攪左很多CAS部份的洗水,淘寶地盒,Asi房間處理. 不是那些野沒有效果,而是有更大的問題值得去處理, 但當時不知道.

之後有開始試線. 那時主要係想屏風厚聲D. 試過Cardas clear, 威馬, Diy純銀. HFC等. 這個階段,乜都試下,買買賣賣。學習聽不同的變化。我都幾有心機的,真係為左試野,聽同一兩首歌聽成個下午。不停地ABAB.

後來,去了朋友聽泉DAC,又有朋友帶了EXD來我家聽。我才知道,我的小玩意怎樣玩,效果最多只是修飾Oppo205的不足,而這是永遠不能達到大的改善。

道理3:"音樂的路徑,衰左就係衰左,只能修飾,不能修復。想玩得好, 要找出系統最弱的環節下功夫"

3發燒中期:建立系統中的常數

有朋友說,我沒有前級不成,於是我訂了平價的Khozomo passive pre. 果然效果很好,通透左好多,屏風的強項開始出。我發覺我還遇到的所有的digital preamp, 不論是Oppo還是在Roon,,效果都非常差。

道理4:"我再不相信Digital Preamp”

我聽過Exd後,又試埋Khozomo. 原本我的系統是留了Budget買 Arc ref 6的. 然而, 我知道Khozmo做前級掂. 反而DAC是最弱環節. 於是我決定放棄投資前級,轉花budget到DAC. 做了很多研究, 選了Lampizator. 原因是一 Lampizator玩膽, 滿足我本來膽前石後的打算. 原因二. Lampizator 的volume control正是Khozomo/Hattor做的, 靠得住. 原因三. 屏風係特質是通透,所以前端要求是音樂感強得黎,不失動態。於是,我便買了抵玩的Lampizator Atlantic Plus. 它完全癲覆了我的系統,一開聲便知道這投資是正確的了。五個月後,我加碼至Lampizator Golden Gate, 谷爆左佢. 也是正確的. Lampizator 毒力強勁,不要亂試。不要問我為何不入手Pacific.

道理5:"我相信前端先行,如果你有信心及資金去實現它的實力的話。"

Lampizator Golden Gate(GG)與屏風成了一上一下的絶對常數。只要我讓他們發揮出來,那我的系統就完善了。

道理6:"我的發燒之路,是首先根據喜好找到了系統的核心/常數。然後盡力把它們發揮出來"

曾經有不少朋友叫我唔好玩屏風,因為好難玩,玩唔掂。對我黎講,屏風是絶對的。雖然玩得唔好,可能會被人笑,但我一點也沒有動搖過。玩音樂與做人一樣,沒有方向就會迷罔。有了目標,即使辛苦或遇上挫折,也會是個享受及有意義的過程

GG的動態強勁,我開始完全祛除"厚聲的小玩意及線材",轉為"通透大動態直白取向"讓GG的音樂感與動態沒有保留地傳遞下去。我有幸遇上一位好朋友,他割愛他的Cerious Technologies Matrix 喇叭線給我. 這牌子我很想試,但香港沒有代理,我怕買了效果不好的話,賣不出。試過後,我漸漸所有線材也用上它。Cerious Technologies成為了我的系統第三個常數. 它的特點是靜,大動態,中性。基本是我對線材的要求。


4發燒中後期:又開始攪小玩意,不過這次不是沒有頭緒。

我是純玩CAS的,一直聽過有幾個迷思。
1CAS難好過CD,最多一樣。
我試過買CDT回來(我現在也在訂另一部),去播CD,然後燒碟去播File. 我的CAS完勝CDT的效果。我認為CAS不一定輸給CD,但佢要玩得好,會複雜過,同埋貴過玩CD。CAS太多地方有機會出問題了,亦太容易出現最弱環節。 
道理7:"CAS絶對可以超越CD,甚至黑膠,不過不容易。"
我還在訂一部根據Lampizator改裝的CD機,希望佢有機會可與我的CAS系統一戰..

2燒碟會影響音筫
我試過用很多現成的配件去準備燒碟的過程. 我發覺影響完全是零. Dbpoweramp CD ripper出來的,怎樣也是一樣的。
道理8: “ 我相信燒碟的過程對音質是完全沒關係的"

3Fuse
論小玩意,最不可思議的應該係Fuse. Fuse的重要性,不低於電源線。他們不是改善了聲音,而是比較沒有讓聲音變差。我曾經試過插錯左方向,音場變得很怪。最大問題我唔知邊度出了問題。
道理9:”不要低估Fuse的重要性. 更重要是不要攪錯方向”.
道理10:"不要同一時間換超過一樣野,不要換左就唔理,要小心換左效果仲衰。"

4房間
房間是音響很大的障礙,但這是每個人也要面對的。世上沒有完美的房間,最後只能改善與接受。
我用小空間玩大屏風,有很大的限制。被人串"不如你放棄玩屏風”,或者叫我搬屋。可能我比較固執,我不認同用錢解決或者隨便放棄等快餐思維。我也不認同食過神戶A5和牛,宮崎A4或者759肉眼就不能煮得好味,不能享受。最重要是訓練好的耳朵,知道怎樣擺位會有什麼變化。之後根據喜好去調整。

我比較喜歡沉醉性的享受,喜歡音場完全把我包圍,音樂感染力令我很難不跟著打拍子或合上眼搖頭,甚至全身也想舞動起來。我認識一些朋友不喜歡這樣的。他們喜歡坐在後座去欣賞前面的音樂,很舒服的感覺。這是沒有對錯的。

道理11:"房間問題可以改善及妥協。最重要是了解自己享受什麼,然後學習怎樣調整。這過程是必要的,也不是用錢就能解決的。"

5 電處 與 地盒 與 墊材
我用過不同的電處,有一些是中性的,有一些則有味精。我的味精全放在Lampizator所以最後選了中性的Ps audio p3.與Telos GNR mini 地盒

電處又是一件很難試的東西. 幸好這是一件錦上添花的東西. 地盒也是. 這些可以慢慢玩的. 中性與味精也可以,最重要是配合自己的喜歡及思路。我認為最初不要花太多時間精神在這些。先摸索自己的喜好,訓練好耳梨,熟習自己器材的特性。建立好主要系統,才去攪小玩意會是比較可取的。

道理12"墊材要十分小心,好的墊材比沒有墊材好。差的墊材可以仲差過唔用。"
現在我只用石墨。我發覺石墨是比較多細節保留倒的. 有些人則喜歡柔一些的墊, 用來調較系統太硬的問題.  

發燒後期:完善主要系統
1 Source
有了屏風,GG與Cerious Technologies三大常數,弱項落在source及amp. 我對Source的觀察是,近年All-in-one的發展迅速,不像DAC那樣開始穩定下來. 於是我選擇唔去追求最好,而盡量用好的LPS以及全部行LPS。未必最好,但CAS電源改善,是很有效果的.

CAS入面 usb>dc cable>lan
現在用intona referebce , supra cat 8 poe dc cable 及supra cat 8 lan.

CAS另一方向是玩鐘。暫時我只用Ambago Kinder兄既ocxo router. Ambago有好多有用的CAS產品,Kinder兄亦很好人. 佢個場地方細細,好好聲。每次我去運吉佢都好好招呼。十分多謝佢。
道理13: “source發展迅速,離不開鐘及電。我選擇暫時先攪好電與線"
2 Amp
Source/CAS係試不完的小玩意,AMP卻是試不起的大玩意. 後級很重,接駁麻煩,很難拿出去比較。去人地度試後級,但不是推屏風,有什麼意思呢?
我有幸試左一位朋友,佢也是初玩3.7i的,卻有Krell 700純A大牛龜, Rogue Audio Apollo老頂膽後, JE audio 混合型後級. 我搬我的D-sonic去比較,便知道有什麼分別了。我很感激這師兄,沒有他的話,我真的不知道怎樣下決定換後級.
我比較喜歡Krell > Apollo/JE > D-sonic. D-sonic能推倒屏風,但推得不好。D-sonic是靜, 速度最快的. 我相信它用於箱體喇叭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可惜我玩的是屏風.
道理14:”Class D 是最靜與最快的,適合較易推的喇叭,但不適合難推的屏風"
道理15:”屏風是電流黑洞,你俾幾多佢就幾好聲"

最後,換上了Sanders Magtech 屏風伴侶.它成為了第四個常數,完成了系統的主要部份。

退燒期:
現在系統的組成,很多也是我愛不釋手的選擇。選擇他們時也只是膽搏膽,未聽過就去馬,幸好都唔錯。他們不是世界上最好的,最貴的,但我明白他們在我的系統中所擔當的角式。他們對於我來說,夠好了。如果要改善他們,我應該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道理16:"當喜愛聽自己的系統的每個時刻;當系統重播能帶給投入及感動;當喜歡發掘不同的音樂,而沒有去發掘那裏需要改善時,我知道我接近退燒了"

退燒後:
最近老婆有左,聽喇叭的時間大減,最多係播下莫札特效應,所以最近我在攪耳機系統。既然有滿意的前端,何不加多一點投資,讓耳機也房間內也能享受得到。

我在CAS上還有東西可以改善. CAS是永無止境的,日新月異。量力而為, 隨緣就是。

總結學到的四大方向,32字聽感,很多時系統會顧此失彼。
1細聲不悶,大聲不燥
不要以為不燥就是靜,可能是少了細節,聽起來很悶。有些情況時聽起來燥,未入是真的聽到雜音,而是不想聽下去。很多時跟超高頻的多少有關。
2音場玲瓏,中頻動人
音場前後遠近清晰,聽choir數人頭。同時中頻又夠結實動人,唔會唔夠喉。
3動態活潑,自然流露
動態大是絶對的元素,但有時動態會被谷出來,令人感到不自然,很衝。這是少了動態變化的細節一。Bass也是這道理,不是越多越好,我個人不喜歡打心口的Bass. Bass也是有細節的,鬆容彈跳,夠速度與力度適中的Bass十分難得。用過Taktsuki 274B,十分自然,他不是最大動態,卻是最活潑及富音樂感的整流膽之一。聽過Uranus USB也有這特質。動態大得黎活潑鬆容,是高級器材的試金石。千萬不要胡亂執著追求。
4密度適中,空間轉移
空間與喇叭比例有Sweet spot. 空間太細,系統未開聲,音壓就接受不了。低音是另一個大問題。空間太大,音場密度不足,扭大聲的話,容易突顯器材的不足。最好的情況是,適中的音壓,合上眼後能讓你彷如轉移到錄音現場,感到聲音及樂器的大小是合理自然的。擺位影響著高低音的平衡度,要慢慢調較。
總括而言,"純真"。

我用手機錄了幾首音樂。我不知道這樣能否讓大家聽到什麼,始終你聽的還是自己的耳機或系統。當然也不會聽到32字聽感的全部。他們是串流,Broommaker是MP3。有時我會錄音再用耳機聽下,聽聽系統有冇問題的。有一定參考價值。






最後,道理17”玩音響是個人聽感提升的過程,當你知道什麼是靚聲時,或者你更會珍惜親耳能聽見的美好聲音與音樂。這將是個很大的收穫。”

篇文咁長,你都睇完。多謝你賞面!

好似越來越少人玩屏風,這是多麼可惜。如果有朋友想入坑,歡迎搵我傾計,大家交流下。

---
清貨中,我會如實話你知他們的特性。價格亦是合理。 
https://www.hiendy.com/hififorum ... &extra=page%3D1

評分

27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19-8-24 08:22:19 | 顯示全部樓層
A Very Good Sharin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9-8-24 09:41:59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師兄好有心既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9-8-24 10: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s for sharin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9-8-24 10:49:0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9-8-24 11:47:23 | 顯示全部樓層
深度好文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9-8-24 13:27:19 | 顯示全部樓層
多多交流。做人老豆唔容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9-8-24 16:55:01 | 顯示全部樓層
屏風用家留意如使用無源前級, 真係要CHECK清楚SOURCE夠唔夠GAIN輸出.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9-8-24 19:19:09 | 顯示全部樓層
racewong 發表於 2019-8-24 16:55
屏風用家留意如使用無源前級, 真係要CHECK清楚SOURCE夠唔夠GAIN輸出.

  ...

我問過馬爺借hattor active stage 加gain. 分別不大。可能gg balanced out 夠gain.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9-8-25 00:37:25 | 顯示全部樓層
Simplythere 發表於 2019-8-24 19:19
我問過馬爺借hattor active stage 加gain. 分別不大。可能gg balanced out 夠gain.

你部dac當然夠Gain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2-8-19 13:20:06 | 顯示全部樓層
我都同3.7i搏斗咗好几年 {:5_531:}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3-9-9 21:32:58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同對1.7i搏殺了足足五年,發覺屏風最重要係間房。其中最kick手的係低頻的定位,結果最後要修正房間 令到房間對稱 如果間房對稱已經贏咗一半
將間房嘅layout畫喺圖紙上 畫埋反射線 直射線 會快好多 最近有對新嘅lrs plus呢對喇叭其實好適合香港但係喺度冇見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3-10-1 13:47:39 | 顯示全部樓層
pl96 發表於 2022-8-19 13:20
我都同3.7i搏斗咗好几年

師兄, 好耐無見你POST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3-10-1 13:47:59 | 顯示全部樓層
gykl3344 發表於 2023-9-9 21:32
我同對1.7i搏殺了足足五年,發覺屏風最重要係間房。其中最kick手的係低頻的定位,結果最後要修正房間 令到 ...

1.7i好易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3-12-12 14:05:35 | 顯示全部樓層
racewong 發表於 2023-10-1 13:47
師兄, 好耐無見你POST啦

我只是每日聴下幾首歌仔,所以都好耐冇換机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3-12-12 14: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pl96 發表於 2023-12-12 14:05
我只是每日聴下幾首歌仔,所以都好耐冇換机啦

依家仲用緊屏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3-12-12 15:16:41 | 顯示全部樓層

YES.......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3-12-12 18:01:12 | 顯示全部樓層

依家用咩推屏風?

我都好掛住屏風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3-12-13 17:11:54 | 顯示全部樓層
racewong 發表於 2023-12-12 18:01
依家用咩推屏風?

我都好掛住屏風呀

用 Coda Continuum TM mono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3-12-14 00:52:40 | 顯示全部樓層
pl96 發表於 2023-12-13 17:11
用 Coda Continuum TM mono

好鬼冷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用戶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聯絡我們|刊登廣告|Hiendy.com 影音俱樂部 一個屬於音響愛好者的家

GMT+8, 2024-3-28 19:48 , Processed in 0.0427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