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S
版主深知小弟是Auralic Aries G2 用家, 特此告知有一套 Auralic G2 將會送到HiEndy 俱樂部作評測,評測過後,還暗示我可以借 Vega G2 解碼回家一試,難得有此著數,焉有不入虎穴之理!

可是去到之後,基於某些原因,原來只是 G1 系列,不禁有點兒失望,但既然一場來到。俱樂部又滿是玩具,那又會失望呢!

到埗後,一套 Auralic G1 ( Aries G1串流播放器+ Vega G1解碼) 已經接駁好開聲, 初步聽感,聲音自然,質感強烈。 雖然只是一套入門系列,但絕對沒有下價 CAS 那種數碼毛燥感!? 再加上經過Narga HD Preamp 和 Danish Audio Design – The Little Big 後級推動一對帝皇級 YG Sonja 2.3。 聲音又那會不動聽。 問題只是有幾好呢!?

試聽過程,聽了幾段古典音樂合奏,我不相信這幾萬元的Front Source 能完全發揮這過百萬組合!但是應有的衝擊力,迅變動態和音場規模都不會因為這幾萬元的Front Source 而顯得尷尬。如果是Blind Test,相信都未必估到只是一套幾萬元的國產品牌CAS 組合。正當我沾沾自喜,享受回味之際,版主忽然露出鄙視眼神,居然會滿足於一套幾萬元的 CAS 組合, 似乎暗串小弟的耳仔已經隨著年紀開始老化衰退。

於是版主隨即播唱 Nottingham Annalog + Sumiko Starling 唱頭黑膠組合,Phono Amp 則是 Narga VPS。試聽唱片是 A Star is Born 電影原聲黑膠大碟, 不諱言空間感強,音場深闊,以同一檔案來比較,Auralic 相對下盤較為空洞, 欠缺了一些活生感。但是可不要忘記版主這個黑膠組合已經超過二十多萬。唔贏就真係抵打。由於小弟是 Auralic Aries G2 用家,深知他的 USB 輸出,如果只用 Lighting DS apps 來操作,在中低質感方面確實有所限制。 於是我忽發奇想,叫版主將 USB 數碼輸出改為AES。雖然深知版主富貴,勢估不到隨手就已經是一條 Stealth 頂級 AES 數碼線。單是這一條數碼錢,據聞就已經等同 G1 價錢。重聽先前 Trust Me 一曲。版主和我都不禁目定口呆! 改行 AES 數碼輸出,中低質感密度和下潛力大大提升!前後距離感和分析力亦大大改善, 再聽回黑膠, 頓時發現人聲顯得單薄,分析力和場面包圍感,似乎沒有因為是黑膠而佔優,而音樂感更沒有因為是 CAS 顯得有所缺失。版主大人非常不滿。還投訴當天較早時所聽全不是這樣。為何我來到忽然全走了樣!其後再聽多一兩張小提琴和檔案的比較,才感覺到黑膠還是微微在絃樂上佔優。結果如此這樣,版主當然不服氣啦。

在這短暫的聆聽過程,當然不是要告訴大家 Auralic 能有力挑戰二十萬元的黑膠組合,只是想讓大家明白CAS 已經進步一日千里。加上 Auralic 可對應Roon。 對於一般 CAS 新手,已經可以解除一些不必要操控上的煩惱。只要按著次序接駁和操作,聲音就已經有一定程度的保證! 這亦正正為何我只試聽了一晚,就決定買Aries G2!  當然這一次和黑膠比較,還是欠缺一些公平的因素,據版主所講,這套黑膠組合由他家中搬到俱樂部,還未經過任何調校,加上現在組合和他家中又有這麼大的分別,相信在 VTA 和Phono setting要再重新調校一番, 相信版主又有排忙了。

假如大家想找簡單易用,兼容性又高的CAS 組合,似乎就不得不留意這套入門Auralic G1組合。 當然假如你還是認為國產不及外國月亮圓,那就另作別論!老老實實,我個人就不會考慮Vega G1解碼,人望高處,自然會睇Auralic旗艦Vega G2 解碼啦。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