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S

揚聲器有強弱,線材亦有高低,唯獨電處沒有好壞之分,此話何解?
在這十年間,小弟接觸過不少電源處理器,可謂各有特色,有些高音特別飄逸,有些低音特別強勁,在自己的系統也有過不少得寵佳麗 …..
但有時在坊間的意見裏,看到自己所「寵幸」的,竟被批評得體無完膚;有時亦懷疑自己的耳朵是否有問題,不過也慢慢意識到一句說話:「汝之毒藥、吾之解藥」,在HIFI 系統裏根本這不是對錯之分,其實只是匹配與否,今次試的電處,又擁有另一種風格,看看合自己口味與否,亦順便考考自己的耳朵吧!

電處名為DRE, E 代表 Electric, 即係電,電視機都有講,打邊爐最重要係個爐,玩Hifi 當然最重要係電,無電又點聽呢⋯⋯一笑。
DRE 為本地品牌,設計師為人極為低調,我所形容為實幹型,只是每天在鑽研HIFI, 所以產品的資料我掌握不多,一機八個位,只知道內裏有幾組空氣開關,接線用上2.5mm, 以保持其聲音速度,機箱震盪也是在計算當中,螺絲全部以磅批上緊,所以並不建議打開機箱拍照,刻意低調?或是故弄玄虛?我姑且當作是商業秘密吧。

測試器材:
Spk: Wilson Benesch Vector – SC:  Tellurium Q Blue Diamond
Amp: Rogue Audio Cronus Magnum II  – PC: Tellurium Q Black – Fuse: Powerhouse Alpha 8000
LP: Acoustic Solid Wood MPX, Ortofon TA-110 Tone Arm, Ortofon Cadenza Red MC, Rogue Audio Ares phono – PC: Vovox Textura   – IC: Neotech NEI 3001 III
CD: Arcam CD 37 –  PC: Tellurium Q Ultra Blue – IC: Neotech NEI 3001 III
Power Conditioner: DRE
Rack: TAOC MSMKII

在電處煲練一週過後,先以Arcam CD 37 開聲,選來鍾鎮濤的 A Better Be, 我曾經在監製Hifi 德的工作室裏聽過此碟,實在靚聲到不得了,那一首「讓一切隨風」幾乎每一個細節都印在我腦海,但是在家裏不論如何重播,也難以尋回當時那一種感覺。
對比起直插入牆, DRE 聲音更為結實明朗,結他勾弦清脆利落,不過人聲結像不會死死實實,呼吸和運氣仍是相當之鬆容;
我留意到泛音有明顯增加,堂音也更為豐富,在音效和結像力雖難以和德哥的頂班Rockport 及 VTL 相比,始終自己的組合差距太大,但在氣氛上對比之前已經有相當明顯之改善。

再跳去聽同一大碟裏的「活在紀念中」,擴音機音量調校到跟平日一樣,但係音壓就好像比往日細聲,我好奇地將音量推大兩格,在細節獲得更加多之餘,毛噪感竟然沒有絲毫的增加,音場伸展更為穩定,高低音延伸更為理想,銅鈸的打擊聲更為像真;
我意識到是DRE 電處所營造的寜靜背景,驅使我將音壓進一步提高到一個合適的水平,從而聽到一些我過往難以察覺的細節,色士風亦變得更加有氣有力,感情十足,所有樂器的訊息好像一下子爆發了出來,令人對歌曲有一種全新的感受。

許多發燒友都希望Hifi 組合有更强的力量和動態,很多時前級會插入電處,後級會直入牆蘇,又或者電處配一條直徑較為粗的電源線來增加力量;DRE 電源線是鑲死的,而內部走線也是通通統一為2.5mm 線芯,力水方面會否一早「輸在起跑線」呢?
試試剛推出的「鬼太鼓座-富嶽百景」UHQCD,鬼太鼓是日本民間一些祭祀或驅鬼儀式所採用的音樂,樂器只有三數種,聽感有些人會覺得沉悶乏味,偏偏此系列音樂錄音動態極大,場面宏偉,成了發燒友考機之作。
上文提過,因為背景寧靜的原故,音壓可以放肆地不斷推大,場面規模也隨之而倍增,DRE 在高中低的能量感沒有顧此失彼,在極大音壓之下,聲音仍然是相當穩定,頻寬廣而且沒有壓縮,好像有種錯覺比直入牆蘇更大力,當然寧靜度也不能相提並論了!

再試一隻一路以來被人忽略的CD, So I Sing 08 Live, 可能大家都以為本地流行曲再加上現場錄音,一定好極有限,首先音樂班底粒粒皆星,Mark Lui, Ted Lo, Joey Tang, Charles Huntley 等等…..
重播「獨立宣言」, 蘇永康嘴形略略有點化大,但反而更切合在「紅館」內的氣氛,Joey Tang 所彈的電木結他質感強烈,Charles 所吹奏的色士風帶點粗獷而又滄桑的感覺,DRE 沒有刻意過濾走現場的嘈雜聲,使到「現場感」十分強烈。

最後戲肉是試HeartBreak LP, 經常在香港聽現場古典音樂演奏的朋友都會知道,文化中心和香港大會堂現場的聽感會有相當大的差異,文化中心是大場面、大氣勢,聲音乾淨利落,大會堂因為場地較細的關係,聲音會比較直接,音感暖和,堂音十分之豐富。
在DRE 所加入之後,我自己所感覺又回到大會堂演奏廳似的,今晚演出的節目是小提琴手 Elissa Lee Koljonen , 加上Robert Koenig 的鋼琴伴奏,聽感仍像往日那麼溫暖連綿,演奏速度相當適中,堂音飄浮在半空中好像包圍著我一樣,畫面中也清楚交待誰是主音、誰是伴奏,小提琴的琴腔厚度,三角琴的共鳴箱也從低頻的份數配以適當的形體,我很驚訝此電處還原樂器聲音的能力,小提琴較細少的體形相信不難做到,但是三角琴的聲音能做到像漣漪一般地向四周擴散,相信是很考調音功力,大家若然仍難理解,有時間可以到香港迪士尼酒店,每天都有三角琴演奏的,到時你便會明白了。

曾經有一位發燒友跟我討論,假若在電源的源頭一早將聲音收緊,往後所做的一切都是徒然。DRE 電處似乎都是向著同樣的方向,以最從容、訊息最多的聲音帶比聽眾。
如大家想尋找一個聲底平直,頻寬廣,而又富音樂感的電處,不妨考慮一下這個「另類」的選擇。

售價:$10000
烽日音響

 

 

https://www.hiendy.com/hifi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3501&extra=page%3D1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