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
CD 格式,雄霸了 HIFI 界近三十載,以便攜,易用,幾乎是plug n play 的玩法, 俘虜了不少玩家的心,當然聲音亦有一定水準,把黑膠唱片,殺個片甲不留。

隨著近十年CAS 的冒起, 好多人亦有個疑問,我還需要CD嗎?
從網上購買歌曲,又或是自行備份手頭上的 CD, 都是一班 CAS 愛好者之日常「工序」。
要知道過往從網上購買歌曲並不便宜,所以備份 CD, 已成了他們「唯一」的出路;
備份 CD 工序的繁瑣,還要在電腦中裝這裝那,還未說線材與解碼器的配搭,到頭來聲音可能比用開的CD 機更為差劣,實在令到我,或一些稱為「電腦盲」的發燒友卻步。

直到大約兩年前,我與鎗王家訪「八爺」, 當時八爺的CAS 組合十分之好聲,而配搭只是一部 Cambridge 851N Network Player, 加上一個外置2.5吋 HDD 聽 MQS file, 出來的聲音比聽 CD 更細膩,感染力更強;
家訪後自己也想照板煮碗,以簡單手段複製美聲,只可惜 MQS 平台無以為繼,所以我的CAS大計也只好再次擱下。

及至近一兩年,串流平台百花齊放,只需要一個相當低廉之月費,便可以有海量的歌曲庫存,質素還日益提升,在三個月前我曾經聽過以一部 NAD串流播放器加上Soulnote D2 解碼,作Tidal 串流播放,結果輕易殺低一部中價 CD 機,如此一役,便重燃我 CAS 之夢。

大家有追開我的升級路都應該知道,數月前我購入了 Nagra Classic INT, 順理成章同系列的 Classic DAC 會是首選。
以同級價錢的解碼器在市場上有如恆河沙數,但要領略 Nagra 的獨有味道,非一套西裝才算正宗。
Classic DAC 在規格上實沒什麼好介紹,除了D/A 轉換線路是與 AK Design 一同研發,以及可以另購同廠的LPS 作電源升級之外,基本上就是一部很基本的DAC, 為什麼又再次令我付鈔,還請細閱下文。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ELECTRONICS
Internal processing:        5.6 MHz / 6.2 MHz 72 bits
Compatible digital formats:        PCM 24 bits up to 384 kHz, DXD, DSD x 2
Frequency response:        10Hz to 110 kHz (+0.1 / -3 dB)
Crosstalk:        > 100 dB
Interchannel phase:        <0.5° at 20 kHz
Noise level:        -128 dBr (linear)
Distortion:        < 0.02% (at -20dB FS)

CONNECTIONS
Inputs:        2 x S/PDIF, 1 AES/EBU, 1 Optical, 1 Audio USB (mode 2)
Analog outputs:        1 stereo on RCA connectors, 1 stereo XLR (Unbalanced)

GENERAL
Dimensions:        280 x 350 x 76mm (12 x 13.7 x 3 inches)
Weight:        3.8 Kg (6.6 lbs)
Power consumption:        On 15 W, Standby <1W

測試器材:
Amp: NAGRA CLASSIC INT – PC: Transparent High Performance Power Cord
DAC: NAGRA CLASSIC DAC – PC: Sommer SC-AQUA MARINEX – IC: MPS GX-8 XRL
CD: Arcam CD 37 –  PC: NEOTECH NEP-3003 – COAX: NEOTECH NEVD 2001
Spk: Wilson Benesch Vector   – SC: Organic Audio MKII SPK
Power Conditioner: DRE
Rack: TAOC MSMKII

首先以 Arcam CD 37 作轉盤,Neotech NEVD 2001 純銀同軸線連接Classic DAC, MPS GX-8 XRL 接駁 Classic INT, 喇叭依舊是 Wilson Benesch Vector.
由於 Classic DAC 是附有相位選擇,所以我先以「蔡琴-機遇」先作喇叭擺位。
在反覆測試之下,擺位及喇叭角度幾乎與之前一樣,人聲中位也不用再微調,以同一隻碟再試音,表現實在令我吃驚!

隨便先由「機遇」開始聽,「像天空繁星,忽現忽隱…..」,一股從來未感受過的感染力,出現於一隻我從來只是用作擺位用的CD上;
不只是感染力,人聲質感更是十分真實,說實話,這一把能感動人的「蔡琴」聲,我只曾在一部過百萬元的CD 機感受過,如今有如舊夢從溫,我很懷疑,這是我的 CD 37 唱盤嗎?

只是加上一部 Classic DAC, 聲音密度可謂有幾何級數之提升,音場更為原整,堂音更豐富,感覺有如多聲道的包圍感,在「月光小夜曲」數青蛙之餘,自己有如置身寂靜的郊野之中,當然小青蛙的呼叫或歌者的嘴形,也因密度之提升,而變得更為立體,過往聽 CD 那些「數碼縫隙」, 頃刻也好像被填補好了,Classic DAC 的能耐,令我對數碼音源的演譯,似乎要再去認真審視。

只以Classic DAC 用來聽 CD, 似乎有點浪費,亦不合乎我「懶人」音響原意;
所以我便借來另一 CAS 利器,bel canto e.one Stream Network Bridge, 由家居 router 以普通Lan 線直入 Streamer,
另外以 Harmonic Tech Magic Digital Silver III 單晶銀 110ohm AES 數碼線,
Neotech NEVD 2001 純銀SPDIF 同時輸出到Classic DAC,以便作AB 比較。

bel canto e.one Stream
Network Bridge
UPnP / DLNA controller
Bel Canto SEEK iOS app
Roon End Point
Resolution up to 24/192
Bit-perfect data transmission
Ultra-low Phase noise master clocks
Support for gapless playback
Network updates online
USB-A slot for music store on a hard drive

早前提過,我對現今Tidal 串流平台的效果十分之欣賞,以打消我終極無CD化的想法,我選擇以我最熟的 Music Nuda 去解答我的疑問。
先以SPDIF 輸出,Nagra 的那份幼細和順滑,一浸浸能夠觸動人心的超高頻,完全表露無遺,音色上相對仍能平分秋色,但音效上仍未能夠完勝。

還記得一位錄音師朋友提醒,Nagra 一向是錄音室專業器材,還是以 AES 輸出比較好…..
再以 AES 輸出再聽一遍,感受截然不同,首先是動態有明顯的提升,聲音兩極有更良好的伸展,音場的深闊度比較 SPDIF,更是高下立見,再加上Nagra 前級以及DAC 的一貫超強密度,就算前端只是一部萬餘元的串流播放器,出來的聲音仍是 Nagra 招牌高質素,當然要再進一步,在線材和 Switch 方面都有必要加強,此方面會再另闢新文詳述。

由文章開首,我已提及玩CAS跟檔案質素有絕對關係,現今的串流平台已提供不少Master Quality 質素檔案,我自己比較過普通以及Master Quality 檔案,其實差異也相當之大。

以Celebrating John Williams 一碟作最後測試,Nagra Classic DAC 有相位選擇,聽DGG碟首先要調校一下,我認為以 MQA file 播放,最能顯露出 Nagra 還原真實聲音的能力。

如果你有聆聽黑膠唱片的經驗,你自然會懂得欣賞Classic DAC,
Classic DAC 的聲音,有如黑膠的真實、流暢、自然,異常高的密度,令你不覺得在聆聽數碼音源,低頻表現得從容不迫,高音是極品高貴「瑞士聲」,結語一句,Classic DAC 貴,但是值!

總結:
以我所聆聽過,除了M 牌之外,個人最喜歡的DAC, 就是Nagra, 功能以我一個新手來說,不會有太多要求,都是一句,「聽聲收貨」,在聲音取向上與 M牌有少許不同,但質感及模擬味,我仍喜歡Nagra 的演譯,以今次的測試經驗,以及得了 Classic DAC 這個好拍檔,我可以正式向CD說再見了!

售價: $94800
凌智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