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S

 

 

今次去家訪N君。第一次遇見他已經是十年前的事。近年在不同場合遇過他兩次,但從未去過他家中聽歌。今次全靠 Davidsky兄代為約今次的家訪。

雙皇冠在幾套系統聽過,全套線材用雙皇冠亦聽過一次。代理上個月在加拿大 Montreal 的 HiFi show,Siltech 老闆親自交給他兩條三皇冠電源線。代理帶回温哥華借給不同發燒友試用。今次的兩條三皇冠電源線是北美洲的第一、二條(行貨)三皇冠電源線。

器材方面,B仔、Dynaudio、農夫地盒、CMS 音響架、 Nordost Odin、V2 和 V1 地線。類似的配搭我都曾經聽過。基本聲底和音效可能相當接近。唯一不同是訊源, 今次用上 CH 的 C1 SACD/CD 轉盤、D1 解碼器和 X1 外置電源。我想不同訊源可能會帶來相當不同的聲音改變。 其實一套完全一樣的系統(包括線、架和配件),落入唔同發燒友手上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效果。簡單的,同一套釘腳放機底唔同位置,已可帶來分別。還有各人家中的電也有不同(就算一樣有獨立電箱和獨立線)。

每人的聽音空間不同。長、闊、高度不同,牆身結構的差異, 喇叭擺位,聆聽位置的設定,器材架放置的地方,聆聽空間內的傢俱。全部可帶來很大的聲音(音效) 上的差異。今次的聆聽空間很高,我估有15尺高。和我一般接觸到的8尺高了一截。我只有一次家訪的聆聽室有11尺高,另加安裝在天花內的角度調整板和內藏吸音物料。如果在家完全冇限制下,長度、闊度只要拆了房間的牆身打通後便有。高度就真係冇辦法去增高。温哥華的獨立屋絕大部份也沒有9尺以上的高度。

全套器材如下
CH C1 SACD/CD 轉盤
CH D1 解碼器
CH X1 外置電源
Burmester 808mk5 前級
Burmester 911×2 後級
Burmester 948 電源處理器
Dynaudio Evidence Temptation
Esoteric 時鐘線
Siltech Golden Eagle coaxial 數碼線
Siltech 雙皇冠電源線 x5
Siltech 三皇冠電源線 x 2, 一對 911後級用
Siltech 雙皇冠訊號線, 訊源至前級
Nordost Odin 訊號線, 前至後級
Odin 喇叭線
Entreq Olympus Tellus 大地盒
2條原條 Odin 電源線地線,其餘地線是原條 Valhalla 和 V2 電源線
2個單層 CMS 架放後級
Synergistic Research tranquility base

 

 

 

 

 

 

 

 

 

 

 

 

 

 

 

 

 

 

 

以前去家訪,是聽主人家選播的碟。如有時間,主人家會問我還有什麼想聽,我會點播一些歌曲。今次是我第一次帶CD去家訪。今次有 CH SACD機聽,所以特別帶了 SACD碟去比較。對我嚟講 DSD 錄音才是真正 SACD。有部份 SACD 是高清24/176.4錄音轉 DSD(例如 Linn)。講真我對非高清或模擬錄音,製作成 SACD 没有很大信心。 這些非高清錄音SACD 和 CD比較,究竟可以赢幾多我真的很想知道。今次有如此高級系統和令人羨慕的聆聽環境。應該可以得出一個公平的答案。結果只是我個人的感受。只比較了3款碟,不代表全部碟也有相同結果。

聆聽空間我估計闊度大約有15尺,長度大約28尺,高度大約15尺。即場用拉尺量度喇叭面離前牆的距離,有9尺10寸。喇叭面至耳仔大約8尺。皇帝位後大約還有10尺才到後牆。房間前牆和左右兩側做了少量房間處理。

電源方面從總電箱拖線至副電箱(在前牆牆蘇旁,銀色面板)。 再分出3條獨立線。 2條獨立線給兩部後級用。 1條獨立線給 Burmester 948 供電給全套器材。其實N君只有2條雙皇冠電源線,其餘線材均為 Odin。因代理借出2條三皇冠電源線。幾位熱心的朋友借出3條雙皇冠電源線,一對雙皇冠訊號線。本來是有2對雙皇冠訊號線,可惜長度不夠。

今次家訪,我和一位朋友T君同行。之前我和他一同去家訪 Leslie611兄。

第一首先聽 Diana Krall SACD 的第一首。聽完後聽CD版。聽了一分鐘,在我心中已分出勝負。如果10分是滿分,赢的碟有10分,輸的只有7.5分。我轉身和T君分享我的感想。我們是一排坐一人,大家都是坐正中。結果是 SACD版慘敗。相比下, SACD 低音過重,人聲像隔了層紗,暗淡了。T君還問是否調亂了碟。N君表示沒有。當播 SACD 時,顯示屏的字是藍字。播CD時是白字。

第二首聽 Esther,FIM版,這不是 FIM 的錄音。 先聽K2HD UDC 24k 金碟,後聽Five song birds SACD。金碟聲清、甜和滑溜。 SACD版背境嘈音相當高,人聲濛濛地。 SACD 再一次敗下陣來。分別相當明顯。

第3首聽 Hilary Hahn CD 的第一首。小提琴通清幼滑,鋼琴鏗鏘清脆。聽完後 N君説聽 SACD 一定要用 CH Link 連接C1和D1。剛聽 Hilary CD 是用CH Link。N君説不如用 Coaxial 聽下, coaxial 線是 Siltech Golden Eagle。初聽時是覺得 coaxial 聲音暗少少。但係越聽越有味道。 能聽清小提琴琴身共嗚聲。鋼琴沒有之前的清脆,但換來更沉雄的聲音。 我和T君比較喜歡 Siltech 數碼線的聲音,之後決定用Siltech 聽CD。

第4張CD是 Mercury 原版 Stravinsky Firebird 第19至21首。音色優美,音場又闊又深。

第5首是 FIM 錄製的西城秋色 SACD, 這張是 DSD錄音。由三盲鼠的山本剛三重奏演奏,有鋼琴、double bass 和套鼓。聽了第3首 Autumn in Seattle。各樂器接近1比1的尺寸還原出來,各有各自的定位。

黑教堂CD聽了第6、9至12首。有獨唱和choir 合唱。合唱時有非常好的質感和密度,聲音柔順舒服。能不能聽出 choir 有多少人?我聽唔出。Organ 響起時很像在前牆整幅牆發聲,organ 好像在高空發聲的感覺。空氣感和空間感,15尺樓高果然寧舍不同。我在教堂聆聽演奏的機會也不少。 聽過一次 organ, 講真現場聽 organ 好難聽。在教堂聽鋼琴演奏很多次。

下一張碟是我帶去的CD,黑人歌手 Hugh Masekela。聽了第12首 Coal train, 錄音非常靚、動態龐大和有非常生猛活生的現場氣氛。我在幾位發燒友家中聽過,其中2次是聽黑膠,一次聽 file(不知道是否高清 file),一次是聽 Burmester CD2 的CD版本。我在幾套系統聽此曲都有高水準表現,但是感受很不一樣。每套系統不同和聆聽空間不同,好難作出比較。純講人聲(讀白、唱歌和大聲呼叫)有何不同。 File 最生猛通透。Burmester CD 效果相若。黑膠最有質感,聲音較蒼桑沙啞、較暗。 今次有點像黑膠的質感,但沒有沙啞感。比 file 和 Burmester CD 略暗。原來 N君有 Analogue Production SACD版。即場比較,SACD 比CD聲音略為生猛。但係深度就比CD淺。 聽CD時,人聲仿佛在前牆擴散板位置。聽 SACD, 人聲似在器材位置發聲。足足少了3尺的深度。

還有聽了T君帶去的 Rob Wasserman Deut K2HD版。最後聽N君選的CD。N君朋友幫他錄的三洋版老哥 CDR,聽痴痴地等和三年。 機遇 2015年版(唔知有冇記錯年份) SACD, 第1至3、6和9首。

最後聽了 FIM Super Sound XRCD24。 聽了1、2、6和10首。之前聽完 Firebird 和 黑教堂,聲音和音效相當出色。 第一首 Carmen Habanera Fantasia 馬上被比下去,背境噪音高,聲音粗鞋。第二首秋思幻想曲(FIM 錄音), 背境寧靜、音色通透、動態相當大。第6首 Alone I ascend to the west chamber,又好似第一首的感覺,低音有點 boom。第1和6首是非 FIM 錄音,雖説取得版權和取了母帶。這些母帶質素,唉。買不同公司出的再版CD,我中招次數太多了。第10首再版 Sheffield Lab 的 Drum Record。把音量提高至耳仔所能承受的極限,連轟7分多鐘。 鼓聲又快又乾淨結實,拳拳到肉。敲打 cymbal 清脆。 雖然已很大聲,小証據仿似仍有大把在手,越爆越有。我有聽過現場爵士(没有用mic)。還有我的鄰居是鼓手。我有一些聽套鼓的經驗。 我可以講小証據播出來的音量和音色相當接近,只是bass drum 尚欠少少質感。 有一樣 HiFi 做不到的地方,係能量感。就算距離好遠、關晒門,隔着牆只能聽到很細聲,但仍能聽到到鼓的低頻穿透能力。 Hifi 是不能出到的。

總結
此套組合分析力很強,碟的質素好壞很容易分辦出來。錄音較差的錄音,聲音仍是圓滑不會刺耳。音場和空間感非常闊和深。

 

https://www.hiendy.com/hifi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3517&extra=page%3D1

 

Categories: Feature, 家訪世界區
  • 目錄